306 激戰紅河(第1/2頁)
章節報錯
紅河三條通道的大小都差不多,長十萬公里左右,內部粗細不一。最寬處,直徑有五六千公里。最狹處,直徑不到一千公里。
通道里面並非一顆隕石都沒有,只是比較稀少。所以飛船透過通道時,基本上都只能緩緩行進,而且要用機甲開道。
那些攔路的隕石,一般不能用艦炮轟擊,除非能確保一擊能將它徹底氣化,否則炸開的碎石,說不定會撞擊到通道側邊的隕石群,引發隕石亂流。一旦遇上隕石亂流,那就絕對是艦隊的災難。
機甲開道的目的,是用機甲附著在隕石上,將隕石推離航道,又不能是隕石撞擊到其他隕石。
正因為如此,所有艦隊透過紅河通道時,都必須小心翼翼。探索式前進。
影帝確實有號召力,能召集到大量的戰艦參戰,但是他畢竟不是各方真正的直屬上司,各方互相之間也沒有統屬關係,所以影帝的艦隊,只是烏合之眾,形不成統一的指揮排程。於是艦隊前進時,鬧哄哄的不成章法。都不願走最前面,你推我我推你,拖拖拉拉。有些地方,又擠成一團,似乎抱團取暖一樣。
四象峰的戰艦數輛遠少於對方,戰艦級別也比對方低,所以讓所有戰艦儘可能向中間退縮,讓所有戰士都穿上機甲,潛伏到通道四周的隕石群上。普通戰士雖然不能自如地在隕石激流中衝浪,但在淺層,速度不快的情況下,附著在隕石上還是很容易的。
四象峰的通訊器,全部改成柏承誠的分身和珀莉雅加工出來的意念波通訊器。因為時間緊,做不到人手一部,但也可以滿足一個小隊一部。
四象峰的編制是十人一伍,五到十個伍組成一個小隊,五到十個小隊組成一箇中隊。五到十個中隊組成一個大隊。五到十個大隊組成一個支隊。支隊上面是縱隊,縱隊上面才是軍團。
一個小隊一部,就需要大約四五千部通訊器。若不是回到基地之後,柏承誠的分身和珀莉雅一直在全力吞噬物質和能量壯大自身,使得珀莉雅的身體總體上有恆星級戰艦大小,柏承誠的分身也有達到了流行級戰艦的標準,讓他們都可以在‘體內’構建自動生產線,否則還真滿足不了。
要知道,他們可不能把全部時間都用來生產通訊器,更多的精力還是要用在幫戰士激發異能,強化身體,以及自己的修煉上。
使用意念波通訊器,當然是為了隱形,不讓敵軍檢測到。機甲保持靜默的狀態下,又有隕石遮擋,對方的電磁波和光學掃描器,根本無從發現潛伏在隕石流中四象峰軍團。
再者,幾乎沒有人脫離戰艦如此之遠,單單依靠機甲在太空中作戰。機甲的能源庫畢竟太小,經不起消耗。一旦能源耗盡又得不到補充,就成了活靶子,或者是無法自控的太空流星。脫離戰艦太遠,那幾乎等同於自殺行為。
四象峰軍團卻不怕,因為一旦戰爭爆發,將敵軍的艦隊徹底打亂,自家的艦隊將湧向兩端,接應自己的戰士且同時攻擊已經混亂不堪的敵軍艦隊。
正因為如此,影帝召集的雜牌軍,根本就沒注意通道四周,只將注意力集中到航道前面。
四象峰戰機和機甲軍團,在通道兩頭的敵軍都推進到三萬公里左右時,突然從周圍的隕石群中一湧而出,切入敵軍艦隊之中。
他們選擇的是通道不是太寬的地帶,敵軍外圍的戰艦,裡周圍的隕石也就數百公里不等。機甲引擎全開,在太空中的時速,可以高達數萬公里。也就是說,幾分鐘之內,四象峰的機甲戰隊,就能抵近敵軍戰艦,就近射擊,甚至可以附著到戰艦上,用鐳射刀劍切割敵軍戰艦的外殼。
最有效的戰術,是敵進敵艦,用輕型粒子炮或鐳射炮,攻擊戰艦的引擎。
雜牌軍戰艦驟然響起急促而淒厲的警報,顯示屏上是無數的小紅點。每一個小紅點,都代表著一個敵軍機甲或戰機。
航行中的戰艦,駕駛者的注意力又集中在戰艦前端,想很快調轉航向,並且用艦炮鎖定四周的敵軍,幾乎是不可能的。何況用艦炮打機甲和戰機,那是用大炮打蚊子。浪費能量不說,效果也不大。
訓練有數的一些部隊,尤其是從事竊掠的星盜團,他們打劫時,用機甲圍毆對方飛船的戰鬥方式很多,所以反應比較快,立即命令己方的機甲和戰機迎戰。
但航行過程中,外出的機甲不算多,急切之間,人數對比上顯然很吃虧。不過只要等頂住一小會,後續的機甲和戰機,就會像從蜂巢中湧出的蜂群一樣,快速填補上。
如果雜牌軍有統一的指揮排程,四象峰此戰即使能勝,也絕對是殘勝。畢竟雜牌軍的人數,遠超四象峰。
問題是,不少地方黑幫夾雜在星盜團之間,他們太空戰的經驗和戰術,遠遠不足。他們的艦隊,往往是用來走私的。走私者嘛,講究的躲藏,而不是硬碰硬。驟然遭到出其不意的攻擊,一下子就慌了,下意識地逃跑。
他們一跑,頓時衝亂了雜牌軍前進的隊形,引起整體的混亂。有些人甚至下意識地開炮。這就完了,艦炮一開,更大的機率是擊中周圍的盟軍艦隊。即使有倒黴到家的四象峰戰士一頭撞上艦炮發射的粒子流或鐳射,也絕對不多。
雜牌軍就是這樣,打順風仗時可以,一擁而上,生怕自己搶地好處少了。那個時候,不需要誰指揮和鼓勁,戰力絕對超水平發揮。
但一旦不順,必然爭相恐後地逃跑,恨不得多長兩條腿。同樣絕不落後,落後就是死亡。至於協同作戰,彼此掩護撤退之類,別想了。比的是誰跑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