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原配(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是沒有百姓想去京兆衙門看看這京城第一人倫慘案的堂審。不過皆被衙門口那幫兇神惡煞的差役給擋了回去。
此刻,京兆府衙的書房裡,嚴大人正坐在書案之後,頂著一張黑氣騰騰的臉看著對面的二人。
坐在官帽椅上的秦主恩被看得頗不自在,忍不住以拳抵唇斯斯文文地乾咳起來,心中卻暗暗腹誹,嚴恬此次去而復返實在是自尋死路!
不過他嚴重低估了嚴三老爺二十四孝好爹的屬性。嚴恬之所以敢這麼猖狂地踩著他爹的飯碗耍寶劍,可完全是嚴大人本人給親自慣出來的。
因此當嚴恬笑嘻嘻地給她爹端了杯茶,一句“爹爹辛苦,女兒實在是心疼爹爹想為您分憂。”秦主恩就立馬看見嚴三老爺的臉色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撥雲見日,陰空放晴。
雖然嚴文寬自己也覺得自己因為一句話就輕易地消氣十分沒有長輩威嚴,可糾結了半天,到底沒想起來有什麼繼續生氣的理由,一句“下不為例,以後莫再調皮”,就這麼將此事輕輕揭過。
這就結了?秦主恩技術性地喝了杯茶壓驚。不過他似乎忘了,早上嚴恬也是這樣三言兩語地就把他給哄好了的……
“升堂先不急。說說吧,你去而復返,可是發現了什麼?”對於自己女兒的稟性,嚴大人心中還是頗為有數的。若不是與案子有關,這丫頭斷不會老老實實地跑回來認錯。
果然,嚴恬一開口便石破驚天:“我想請爹爹回侯府問問祖父,平國公方庸當年到底明媒正娶過幾任妻子?”
雖也有所猜測,可聽嚴恬說得如此篤定,秦主恩還是不禁有絲猶疑:“恬恬你可確定?我從小長於京城,這京中大大小小的豪門辛秘就沒有不知道的。我卻從小便只知道陸氏這一位平國公夫人,從未聽說過平國公還娶過其他正妻。”
不想嚴文寬此刻卻捋髯一嘆,面上又是欣慰又是為難:“我兒見微知著之能果然出色。只是為父並不想你趟京城這灘渾水,你卻又偏偏如此不聽話。”
“如此說來,爹爹也發現了此疑點?”
嚴文寬不由得又是一嘆,既然已經摻和進來了那就摻和吧。他這個女兒向來有主意,自己若攔狠了還不知道要鬧出什麼事來,不如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著也好。
“晌午時我回了趟侯府陪你祖父吃午飯。”
嚴恬眼睛一亮:“祖父怎麼說?”
“我兒猜得不錯。這死去的平國公夫人陸氏確實不是方庸的原配嫡妻,而是續絃。”
“續絃?那原配是誰?為何這位夫人的生平被抹得乾乾淨淨?方玉廷……可是那位原配夫人所出?”
“說來這段過往已有些年月。莫說你們,我都不知。京中不過也就那麼幾家上了歲數的世族長輩知道此事。
“平國公方庸的原配於十八年前去世,孃家姓柳,與西北戍邊的黃家沾著親……”
“姓柳?”嚴恬一驚,“可是定北王柳家的後人?”
嚴文寬看著女兒緩緩點了點頭。
第一位定北王柳龍嘯原是遼東守將,和第一代平國公方鐵之同出身於凌家軍。後追隨聖武先帝和聖智皇后剿滅戎狄、平靖王之亂、入主大齊、創“聖武中興”,是大齊唯一一位異性王。
可惜他膝下子嗣不豐。五十歲前唯有一女,後嫁入邊關守將黃家。五十五歲時老來得子,可此子卻身體孱弱,常年吃藥,以至到平國公原配夫人柳氏那一輩,柳家再無他人,唯剩柳氏一人。
“柳氏夫人自小身體不好,老平國公夫婦和當今太后原是不願意讓她來作平國公府當家主母的。
“可這柳氏十一歲父母雙亡,被朝廷下旨寄養在同為凌家軍一脈的平國府,和方庸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方庸性格和軟,卻唯在娶親一事上不肯退讓,執意娶其為妻。老平國公夫婦實在拗不過,也就同意。
“方庸十八歲那年娶了年方十六歲的柳氏,婚後當月朝廷便下旨冊封其為二品國公世子妃的誥命。
“二人婚後也是琴瑟和諧,無比美滿。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位柳氏夫人卻婚後十年無子。而方庸當時竟能頂住壓力十年沒有納妾……”
“十年無子?”嚴恬皺起眉頭。別說世家大族,就是對平民百姓來說,子嗣延續,血脈傳承,也是比天還大的事。柳氏夫人十年無子,期間不知承受了怎樣大的壓力。而方庸雖頂住壓力十年沒有納妾,但最終的結果卻已然擺在那裡。
果然,嚴文寬繼續說道:“可平國家公府的主母十年沒有懷上子嗣,卻不能被方氏一族甚至太后和朝廷所容的。那時老國公已逝,臨終前滿心遺憾未能看到國公府後繼有人。這讓本就不喜柳氏的太后每每想起,便十分憤怒。
“柳氏進府時,當今太后已嫁給先帝成了皇子妃,因此對柳氏並不像方庸那般有從小耳鬢廝磨的情意。而恰巧這時,老國公夫人又病重,於是在生母、家族、太后、朝廷等一起施壓下,本就性情軟和的方庸終於妥協了,由太后作主,納了東靜伯的庶長女陸氏為二房。
“雖是妥協,可也不得不說,以方庸的性子能抗掙十年,已實屬難得。便是那性格堅毅之人也未必能做到這樣。”
嚴恬卻垂下眼睛,悶聲道:“說是難得,最終還是願意的吧。否則怎會有後面的那些事?世人皆說方庸難得,可卻忘了柳氏夫人。十年無子,‘善妒不賢’,這些帽子便是壓也能將人壓死。她這十年想必日子過得極為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