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穿戴整齊,沒精打采的社畜成群結隊從那彷彿地球九十年代的筒子樓中跑出,有的還拎著剛買的早餐。

到附近另外的一個站臺下,乘坐下一趟車。

林拓看了眼標牌,確認那趟車是通往“中環”的。

……

……

當林拓再次混入列車,發現周圍擠了很多。

車廂內的廣告也從售樓變的更豐富,其中最多的,則是一款叫做《第三大陸》的虛擬遊戲,號稱千萬人線上,也不知真假。

車廂裡的年輕人們身上的“裝備”也變得豐富了些,除了功能機,林拓注意到不少人脖子上都掛著一個類似“髮箍”的東西。

還有人坐在地鐵上就將其戴上頭上,然後閉上眼睛,繼而,就有一絲絲細微的以太波動傳遞出來。

林拓猜測這或許與所謂的“虛擬技術”有關。

並忍住了搶一隻研究下的衝動……而隨著列車朝向中環行駛,他驚訝地發現不同環路的“白晝”似乎是不同步的。

一些大站會固定鐘錶,上面會額外顯示“晨昏”時間,透過觀察,他發現八環以外區域的白晝只有六個小時。

而八環至四環的白晝有八個小時。

至於三環以內,有十二個小時。

這似乎是一種對能源的利用取捨,畢竟模擬天空想必也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可這又何嘗沒透露出一種涇渭分明的階層?

不只如此,進入八環後,外面的建築也明顯好了許多,已經有地球一零年左右的風貌了,寫字樓、商場、高等學校……

雖然仍顯得擁擠,但卻明顯比八環外好了太多。

這讓林拓不禁好奇三環以內的情況,不過他終究沒有選擇去看,而是在透過窗子看到某棟建築後乾脆地走下地鐵。

……

十分鐘後,林拓出現在了一棟在陽光下顯得燁燁生輝的大樓外。

“國立圖書館……”默默唸著五個大字,林拓眨眨眼,旋即邁步走入其中:

“這裡應該可以幫助我迅速瞭解這個地方吧。”

……

大地冰封,木頭以及一切的纖維就成了奢侈品。

連帶的,紙張印刷的書籍也顯得格外昂貴。

圖書館中自然是有紙書的,卻不多,開放給市民的主要還是“電子閱覽室”。

不過對於林拓來說這樣效率反而更高。

沒費什麼力氣弄懂了那臺閱覽機器的操作方式,林拓找了個沒人的角落,開始檢索、查閱起所需的資料來。

精神力強大體現在閱讀速度上就是快了很多。

一個小時後。

幽靈般的林拓默默走出了“國立圖書館”,有些漫無邊際地遊走在街道上,對這個世界終於有了一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