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看樣子,只是個小意外,反正沒有暴露出自身特徵,倒也不用在意。

只是……

“武道強者麼……”林拓咀嚼著這個詞,目光穿過了窗子,落在了灑滿陽光卻極清冷的武館院中。

此前忙著處理沙盤的事,林拓沒法抽出心思,可眼下,池國已經步入正軌,他終於開始將心神落在了武館上。

他沒有忘記,自己辭職回來,是為了重開武館,拾起外公遺願,將世代家傳的武道繼續傳承下去。

而眼下,似乎……就有了個不錯的契機。

……

……

關於武道,很早前,他就思考過很多。

並意識到,重開武館絕不容易。

他很清楚,如今這個年代,傳統的武館模式早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

國內安定,人們很少有習武防身的需求,假使有,也是跑健身房,或者去跆拳道館之類的培訓機構。

與其說是“習武”,不如說是“減肥”、“社交”更恰當。

想來也是。

練武極辛苦,並且耗時長久,就業方向也窄,除開一些本身就有相關門路的,普通人想憑藉練武來謀一份高薪,極不划算。

就算是林拓,如果不是家庭原因,他也不會走這條路。

在辦公室裡做腦力勞動不好嗎?

因此,按照他原本的想法,倘若要開,最理性的方向也是做一家“現代武館”,潮流化,品牌化,年輕化,市場化,向“健身塑形”這個方向走。

可這樣一來,還算得上武館嗎?

或者說,即便用這種方式開下去,家傳的“武祖化兵拳”不也一樣要失傳嗎?

可不這樣,又怎麼可能有人願意來?

好,假使林拓適當展示自己的力量,透過社交媒體擴散影響力,真的吸引來一批狂熱的武道愛好者。

畢竟地球這麼大,總有一些人痴迷這些,願意打熬身體。

可往長遠看,這又能維持多久?

一代?

兩代?

在一個武道沒落的時代裡,沒有土壤,只憑借少數人傳承,真的有意義嗎?

甚至於,林拓有時候也會猶豫,懷疑在這個年代,武道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然而這些天,透過吸收以太,切實地強化了身體,林拓感覺自己可能找到了“答案”。

“和平年代,人們的確不需要習武強身,這也是武道沒落的重要原因,可如果武道修行,可以實現生命進化呢?”

“如果,透過修習武道,可以讓人體質更好,思維更敏捷,智力更高呢?這樣一來,武道是否可以重現輝煌?”

這並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