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楚鹿人的“三分歸元氣”之一極,是勃發、生長之初,類似於種子,而《一心經》的“始於一”,更像是宇宙之始、太初之概念。

如果取《一心經》的“始於一”,那麼“天池養鯤功”便難以勝任另一極,而應當取終末、盡頭之概念,甚至以《一心經》而言,應當也是“終於一”。

直到第五天,楚鹿人終於找到了另一條路……

首先楚鹿人以二十四石室融合而成的“俠客行”為基,將自身掌握的“心體氣術勢”重新整理、融入其中。

這“俠客行”本身就是三絕劍仙李太白,對島上天地道紋的一種約束,將其中的奧妙顯化出來,本身就已經對天地道紋的削弱……

就像是不可被直接描述的“太初”,衍化成了天地萬物,不過就像是人的影子,表現了出來,卻屬於一種降維。

“俠客行”可以包容一切,不過本身並不含有“氣”中修煉的部分——這也是為什麼俠客島上所有人,幾乎沒人會閉關修煉內功,都是每日都在石室中體悟。

它所包含的“氣”的部分,是對自身真氣的加工,來俠客島修煉之人,也大多都沒有徹底改換內功,只是多了許多應用之法。

而楚鹿人也正是藉助“俠客行”的性質,將自己原本所學,也都填充了進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武學——《萬道圖》!

如果說楚鹿人所領悟的《一心經》,是太初、是元始,那麼《萬道圖》所代表的,就是已經衍生出的太極、四象、八卦……一切。

並不是終結,而是開端與衍化,看似沒了“終結”,不過以《一心經》之理論而言,“一”既是初始、也是終結,而“三分歸元氣”乃是三位一體、迴圈自生的武學體系。

楚鹿人以中丹田為“一”,上丹田為“萬”,兩者相互衍生、歸化……

根本的下丹田則是純粹修煉內力的《混元無極功》——《萬道圖》無法容納的養氣、練氣的部分,都與“混沌功”整合!

一方面是楚鹿人在變相的“合道”之後,自身武學造詣更上一層樓,另一方面是天地靈胎的融合效果,與之前的變異意識海也不同——道胎與天地道紋融合之後,所產生的分身,楚鹿人稱之為“天地靈胎”。

在回到中土之前的一天,楚鹿人終於將“三分歸元氣”重新構築……

下丹田修煉根本內功《混元無極功》,虛擬的中丹田運轉《一心經》、虛擬的上丹田運轉《萬道圖》。

下丹田為基礎,中丹田與上丹田迴圈往復……

楚鹿人已經兩天沒有離開自己的船艙,狗雜種按照楚鹿人之前囑咐他的,在靠岸前來找了他一趟。

結果發現一顆一人多大的巨繭,正“擺”在楚鹿人的船艙裡,顏色結白、隱隱泛著金光……

《天蠶變》——武當絕學之一,楚鹿人為東方姐姐,向張真人求教過,張真人也答應楚鹿人可以參悟。

這次重新穩固“氣”之一道,張真人的《純陽無極功》、《天蠶變》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正如《天蠶變》最高境界的無尚天之境一般,化氣為絲,以完成了最終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