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真人折煞晚輩了的,這……若是武當諸俠,都沒有辦法,晚輩又能有什麼辦法?”楚鹿人無奈的說道。

就在剛剛,張真人竟是對楚鹿人提出,要他去光明頂、儘量斡旋各派,不要傷及明教根本!

果然張真人最終,還是看韃子更不順眼一些。

不過……楚鹿人還是喜歡,之前那個不可“作奸犯科、大逆不道”的底線要求。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楚鹿人也沒有說錯。

雖然在武功方面,楚鹿人覺得自己有好幾套配置,能擊敗武當諸俠中最強的俞蓮舟——而且只需要啟用不完整的鬥猿極意,就能夠擊敗,不需要頓悟……

但若說是要斡旋各派,當和事老,楚鹿人還真比不上武當諸俠。

畢竟武當的招牌打出去,誰不給幾分面子?尤其是張真人自己,如果真的要用抗元作為理由,保下明教,又有誰會非要和張真人過不去?

滅絕或許算一個,可是這種人很少,成不了什麼氣候。

張真人固然也明白這點,不過……

他卻無法這麼做,一方面是張翠山的死、俞岱巖的殘廢,令他自己也說服不了自己,雖然修道之人、養神靜氣,但可不是直接嚥氣,這氣還是很氣的。

另一方面……其他五俠、尤其是殷梨亭,對於明教始終無法釋懷。

張真人也知道,殷梨亭暗地裡修煉了同歸於盡的招術,卻也無從勸解,只得感懷的將這招取名為“天地同壽”,寓意殺身成仁、捨生取義。

這種情況下,張真人也無法出面此事。

所以……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楚少俠是路人,說的話他們自然聽得進去。”張真人沒什麼誠意的說道。

楚鹿人委屈的看著他——這話您老人家自己信嗎?

要不要我再是有兩個孩子的義軍頭目?生動形象的描述一下,全家在元廷統治下的悲慘遭遇,以及明教義軍的豐功偉績?

“哎,老道也知道此事為難,不過盡人事、聽天命吧!”張真人最終感慨的說道。

不論怎麼說,如此一來,楚鹿人要去西域崑崙光明頂走一趟的理由,更加充分了——本來因為師伯和師叔的事情,這兩年的西域之行就少不了。

而且楚鹿人想了想,覺得這趟自己還是不和武當諸俠一起上路得好。

畢竟雙方抱著的目的並不相同……

楚鹿人下山時,稍微想了想,明教的事情,

一旦諸派合圍之勢形成,明教的總壇光明頂、這平日最是險要堅固之敵,便反而成了最大的弱點……

原本光明頂在崑崙山西域段,地處大漠,元軍想要長途征討也不現實,人多補給跟不上,人少還不夠明教高手吃的。

然而各派江湖勢力如果圍攻光明頂,這大漠也將阻礙五行旗的回援——想明教畢竟是造反出身,哪怕不計各路打著旗號的義軍,僅僅是五行旗,也有數萬人之眾!

不過且不說因為大家不服氣楊逍的原因,都散落各地,而且五行旗即使想要回援,最多也就是幾百人的規模,真的幾萬人往大漠里拉,明教也耗不起。

而光明頂作為教派性質的聖地,又是明教所無法放棄的,甚至原作裡原本不理會楊逍的明教高手,都看不得光明頂失陷,一個個葫蘆娃救爺爺,這便令這腹心之地,反而成了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