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物競天擇(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華各省,各府,都有自己的書院。直轄當地學正管理,書院學子的成績,直接影響學正,當地執政官的政績。
書院與書院之間,也有競爭,互助。
從地域上看,大華南方的教育水平遠高於北方。因為經濟發達,時局穩定,資訊暢通。有足夠的財富底蘊,文化底蘊。
北方多戰亂,水利、氣候、地理、環境、人口基數都不如南方。經濟更是差一長截。
這種差距,並非人力可為。哪怕秦楓前世,高考成績也有地區差異,好壞之分。
而且,只要有競爭的地方,就必然有差異,這也是物競天擇。
總之,大華南方的經濟,人口,教育,遠高於北方。
大華人歷來對數字比較講究,長久用九,過生結婚賀禮,你送禮得送雙數。這不是法律,但是是約定成俗的規矩,大家都必須遵守。
又比如,天下分東南西北四方,所以很多團體數量以四,表示包羅天下。哪怕只有三家團體牛逼,你也得再選出一個,一定要湊成四。方顯出氣勢。四方聚齊,這就是個寓意。當然,也有喜歡八方聚財,六六大順,所以有八大金剛,六道輪迴什麼的。
但書院,江南數省,就只有公認的最好的,四大書院。
南昌,士林書院。蘇州,鹿鳴書院。南京,應天書院 。杭州,西湖書院。
四大書院,隱隱以士林書院為首。
但凡經濟發達地區,資訊的傳播和影響力,都很強大。
字典此事,從秦楓嘴裡傳給陸文曼,舒怡。再有她二人傳給自家家長,幾日之內,南昌讀書人之間,幾乎都知道了。書院收學生,只看資質,銀子,不看戶口。越遠的地方,越好,說明我名氣大,說明你求學心誠。
大戶人家,選擇書院也有自己的方式。這時代,沒有獨生子女一說,相反,生得越多越好。兒女成群,那是福氣。所以選書院,家長不用糾結,生四個兒子,一人去一處,就不會錯過最好的那所書院。哪像秦楓前世,從幼兒園,小學,到高考選志願,差不多每一次選擇,都是家長痛苦的抉擇,無數人為此糾結數夜,最後還是患得患失。
大華大戶人家,這樣選書院還有一個好處,每處書院,必然都有舉人,進士,這些人都是未來的有效人脈。一個兒子去一處,就是這些人的同窗。四個兒子去四處,就有四處同窗,家族未來人脈,自然廣而深厚。
這種好處,立馬就顯示出來了,士林書院的外地學子,透過各種方式,天上飛的鴿子,地上跑的民間驛站,行商的馬隊。把字典訊息,紛紛傳回自己家裡。
機會有兩個,一是來南昌有機會加入編撰字典留名,一百個名額機會。
二是,家族還有贊助留名的機會,據說一萬兩銀子一個名額......
一個訊息傳到地方,很快就會擴散。隨著訊息源源不斷地流入,江西各地,江南數省文人界,開始躁動,暗流湧動。
秦楓不算圈裡人,他還在賈家回味,和陸文曼下棋時,彼此暗生的那絲曖昧。
男女之間,朦朧情懷時,最動人心。
賈姑娘呢?賈姑娘就在身邊,天天,想見就見,不用掛在腦海。自從那一次的小小風波,被秦楓三下五除二迅速擺平。秦楓與賈姑娘之間,彷彿有了某種默契。
秦楓內心微微有些遺憾,得到芳心的速度快了些。還沒有體會到那種,若即若離的牽掛,痛徹心扉的分離,自然迸發的乾材烈火!這幾樣觸及內心的感受,是戀愛過程中,最揪心,最酸爽,最難忘的感受。
一旦兩人找到默契,或者挑明關係,特別是突破最後的肌膚之親後,就會慢慢步入,平凡的親情之路。
秦楓在回味,總結和陸姑娘若即若離的感覺。
陸姑娘在陸家,看著爺爺陸明,手裡拿著幾張紙條,面色變幻不斷。
陸姑娘好奇問道:“祖父似乎,遇到什麼難決之事了?”
陸明搖頭苦笑:“鹿鳴書院,應天書院,西湖書院。這三家所謂的四大書院,都來了飛鴿傳書,他們也要參與字典編撰,三位山長,已經在來的路上了!我這裡還未與秦楓談妥,你說,他們這是算什麼事?”
學子,大戶人家,考慮的是,一人留名,或者一家留名?
書院考慮的是 ,一鍋端?還是圍著鍋一起吃?
知識水平高低,決定眼界。
陸文曼想一想,道:“他們這是,貼上我士林書院了!”
“正是!不管我是否成事,他們都會來參一腳。橫豎不吃虧。不過,凡事都有利弊,若是士林書院一家編撰,固然出名快,無形中也會招致其他書院不滿。這不符合我士林書院的宗旨。”陸明緩緩說道。
陸明心裡的夙願,不僅僅是在士林書院傳播他的理念,還要團結更多書院,一起傳播他的理念。匡扶朝綱,復興大華,一家書院怎行?
陸文曼點頭道:“名聲是看不見的,不像銀子,你有別人無。讓他們進來一起編纂,如同秦楓讓我們參與編撰,對字典而言,都是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