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聽起來好忠義!可人家楚王是,一大家子,兒孫家眷,全部在此!滿門。你呢,你就一個人,還有機會得個忠義名聲,划得來啊!別說我道長嘴毒,你怎麼不把你一家子都弄到江西南昌來?或者一起放在京城?你說說,你家眷,如今身在何處?貧道不知,好奇得很。”長生道長冷眼一瞥:“大華各地富戶,廟堂高官,這一兩年,都流行分家遷徙,都喜歡將子女家眷分置各處。貧道也是因此得到啟發,才決意繼續南下。長史,我還真不知你兒孫,安置在何處,不如說說,我們一起探討一下,以後哪裡離兵禍更遠?”

孫正義臉色一陣紅,一陣白,王府屬官不能帶家眷同行。這本來是一個現成理由,但孫正義確實也把家眷分置各處了,這就詞窮理屈。

其實這也不是錯,你看將軍,官員決定守城,或者死戰,總之決心一死時。也會妥善安排自己的兒孫有條後路!自古一來,大家都覺得,我可以捐軀,所以也有資格給後人留一條後路,天經地義!所以,面對艱難局勢時,有能力的富家,高官,就會將兒孫分置各處,這事兒大家都知道,也覺得很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長生道長用楚王對比,這就讓孫正義尷尬了!楚王不一樣啊!他又是楚王,這裡又是他的封地!所有藩王和家眷都不能離開自己的封地,要麼一起活,要麼團滅。

能比嗎?能!因為道長赤裸裸說出來了。

孫正義不接話,他也無話可接。

長生道長又冷哼一聲:“貧道本不想多說,也是看在黎民萬千,看在楚王待我不薄,你剛才又熱忱相勸,言稱酒話而已!哪知轉眼你就對我大聲呵斥!是你糾纏問我如何選擇,用生靈塗炭誑我言語,長史,讀書人說話,還是要有個信字!貧道有言在先,若與我一爭長短,貧道沒興趣。爾等何去何從,與貧道無關,以後此類話題,休要再提!”言畢起身道:“楚王,貧道該做功課了,恕貧道先行離席。”

楚王不滿地盯一眼孫正義,起身對長生道長笑道:”多謝長生道長指點,適才長史也是一時心急,還請道長勿怪。我這就安排人伺候道長去歇息。“

待兩位侍女攙扶走長生道長。

孫正義一臉委屈喝一口悶酒,吐一口長氣。身為長史,朝廷命官,長生道長蠱惑楚王招兵買馬,形同謀反。他不出聲行嗎?沒錯,是自己請求長生道長指點迷津,這是楚王的意思,他能不照辦?而且,誰知道你長生道長說話就這麼直白?你要說的婉轉一些,我也就當沒聽見!

這一下,被長生道長活生生給自己冠個不守信的名!有點冤。

再說,如果楚王有難,孫正義一定會陪著一起死!所以他也覺得自己有資格稱忠臣,也因為這分忠誠,他與楚王對答可以坦坦蕩蕩,你看,我願意為你死。所以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真心為你好!

可是方才,他的忠誠也被長生道長一棒子打得稀爛。原來,如果真有難,自己一個人陪著楚王死,這不是忠誠,還有沽名釣譽之嫌。要自己一大家子一起陪著死,才是忠臣!

這也太不公平了啊?!從古至今,有幾人能做到?有幾人心甘情願能做到?

可是,長生道長的說法,真的是無法辯駁啊!楚王怎麼想?還用說嘛,任你巧舌如簧,楚王絕對希望,你一大家子都陪著楚王一大家子最好。生死都有墊背的。

但孫正義,真做不到。

所以這冤屈大了!還沒法解釋。

接下來幾日,楚王對待長生道長,更加客氣,盛情。

楚王門下其他人,本來一開始見長生道長吃香喝辣,美女相伴,哪有王真人那般高雅,心裡有些微詞,懷疑。

但是雙修之法自古有之,道門教派也多,有些忌葷腥,有些百無禁忌。王真人也承認長生道長高他一籌,再有孫正義幾句話就被懟得無言以對,甚至在楚王心裡,都留了個疙瘩。

所以餘人更不敢招惹長生道長,又想他無非就是在王府裡面享受四十九天,大家何必去計較。

於是,長生道長在王府,就跟螃蟹一樣,能橫著走了。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