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張洛理清楚了。

一些朝廷重臣在外面前會向朝廷請鹽引。

到了地方就會去提鹽。

到了嘉靖朝,發行的鹽引過多,導致鹽貨膨脹。

經常出現拿著鹽引拿不到鹽的事。

精鹽不足算是鹽場應付上面的常見手段了。

福州的知府又經常調換。

指不準哪天,李大人調任了。

一千引鹽的就會不了了之了。

這事糟就糟在。

剛向李大人說明了精鹽不足。

沒幾個月就被倭賊合夥搶了幾百引。

這不就是打李知府的臉嗎?

李知府和朝廷裡的呂公公關係匪淺。

這麼大的事自然不會稀裡糊塗的就過去了。

鐵棍三看到張洛一副明白的樣子。

繼續說道:

“小少爺想必已經清楚了其中的緣由。”

“李知府將事情捅到了朝廷。”

“這下布政使也壓不住了。”

“強令福州鹽場,三個月內湊出二千引精鹽給李知府。”

“二千引精鹽啊,就是七八十萬斤!”

那麼多精鹽給福州鹽場大半年都產不出來。

這下場裡的爐戶可倒了大黴了。

鐵棍三沉重的嘆了口氣,說道:

“李知府依舊沒有舒氣。”

“命令知府的衛兵到鹽場上去監工。”

“爐戶們每日每夜的在場裡幹活。”

“沒多久就累死了十幾個。”

“李知府還放下狠話。”

“三個月內交不出鹽。”

“所以人都發配到海邊為奴。”

“祝小二在爐戶中有點聲望。”

“眼看大家性命不保,一夥人一起把監工殺了。”

“全都跑去海上當海盜去了。”

“所以啊,這祝小二到底是不自願當賊的還真說不準。”

張洛不假思索的看著鐵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