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掃匪(第3/4頁)
章節報錯
“會讀書的人總是要去進步的。”
“我知道衛所無法一直留住你。”
“這兩分書據。”
“一個是衛所的籍貫文書。”
“可以向官府確認你是三爺的侄子。”
“另一份是很重要的路引。”
張阿公又拿出一塊銅牌說道:
“好些年前衛所裡幫助過縣裡的一位生員。”
“你沒有參軍過科舉,需要有前輩指導。”
“這是當年生員留下的信物。”
“你拿著他,那人定會帶你參加童試。”
張洛有些眼痠。
張阿公竟然都給自己都準備好了。
明朝的科舉制度極其複雜。
要想參加科舉考試。
得是身世明確的讀書之人。
這就需要地方出據籍貫文書。
證明你是一個會讀書。
身世清白,品德優良。
沒有犯過罪的人。
然後還需要一名縣城學堂裡的生員或者廩生舉薦。
給你做保。
這樣你才能有資格參加縣裡的童試。
童試的過程很繁瑣。
需要進行多次的考試。
有好幾關。
都透過了便成了生員。
或者還有個更熟悉的名字秀才。
廩生是生員中的一種。
又叫廩膳生。
有的也是秀才。
廩生在州學或者縣學裡讀書。
有各地官府每月初給於糧米。
屬於是公家養的讀書人了。
自正德年間以後。
官府將廩生的糧米換成了銀子。
每個月初都有一到二兩的銀子發放。
除了公讀之外。
還有免交稅,免徭役等諸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