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鹽磚一塊七斤,賣少爺一百二十文”

七斤粗鹽一百二十文,一斤便在十七文左右。

張洛使用了一下“市場學“裡的知識。

發現這個價格,對於普通的粗鹽來說都算偏高了。

福建算是個產鹽大省。

福州,泉州幾個大城市。

都設有官方的鹽場。

產出了的鹽不僅用於供給全省。

還有些會出口到南洋諸國。

張璐搖了搖頭,說道:

“這鹽怕是有些貴了,我還是去別家看看。”

販鹽的攤主看到張洛書生的裝扮。

身子高大面板細嫩。

以為張洛是縣裡大戶人家的公子。

攤主連忙焦急的說道:

“小少爺中意什麼價格?”

“錢方面的事自然可以聊聊嘛。”

張洛與攤主討了一番價格。

之後又隨意般的問道:

“攤主,你這裡可有精鹽?”

聽到精鹽二個字。

這攤主似是看到了大買家一般。

他更加篤定張洛是富商家的少爺。

“有的,我這兒昨日剛進了一些精鹽。”

說完,攤主從身後拿出一個黃罐子。

小心翼翼地倒出了一點精鹽在木板上。

“這可是上等的好精鹽。”

“要三塊粗鹽磚才能換一塊精鹽轉。”

精鹽在明朝果然還是個奢侈品。

三塊粗鹽就是二十一斤。

按照鬼市的價格。

一塊精鹽磚得賣三百多文了。

這價格果然不菲。

張洛接過攤主手上的木板。

仔細嚐了嚐。

濃重的鹽鹹味湧入張洛的味蕾。

精鹽的味道果然是粗鹽比不上的,沒有一絲苦味。

“好鹽!這精鹽要怎麼賣?”

攤主立馬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