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本地縣衙,還要向鎮海衛的軍卒每月提供糧草。

一個自己無法指揮,還要自己來供養的衛所。

縣衙對鎮海衛的態度完全可以預料到。

大明王朝自土木堡之變後,武官地位日益低下。

在和本地縣衙的博弈中,鎮海衛逐漸無力。

一般的械鬥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說是普通老百姓間的私人恩怨。

兵卒如果參與了,怕是縣衙就要給鎮海衛按一個造反的罪名了。

張洛又問道:

“那個東山村,是在和我們爭奪後山的稻田嗎?”

三爺哼了一聲說道:

“沒錯,後山的那塊稻田原本就是劃給鎮海衛的。”

“三年前給倭寇佔了去。”

“衛裡的軍卒花了好大一番功夫把稻田搶了回來。”

“結果東山村的人趁著衛所死了好幾個百戶。”

“仗著人多不斷侵佔稻田。”

“上個月更是派人直接過來割稻穀。”

“真是仗勢欺人!”

原來是爭奪糧食,這下張洛終於徹底明白了。

在封建時代稻田是非常重要的糧食資源。

稻穀不光可以生產大米,還能拿到縣裡去賣錢。

賣出來的錢夠不少戶家庭生活了。

到了嘉靖年間,百戶的生活日益艱難。

哪個村子有一大塊稻田。

便意味這這個村子大部門百姓都能存活下去。

鄉間出現田地之爭就很常見了。

張洛接著問道:

“那縣裡的官府不來管管?”

三爺眼神瞬間凌厲,說道:

“你說官府?他會來管這些?”

“縣衙的人恨不得自己把這稻田佔了去。”

“好來充實他們自己的口袋。”

張洛嘆了口氣,搖了搖頭。

想到以封建社會對鄉鎮的掌控力度。

怕是想管都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