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張洛同意了。

康教諭自然是喜不自勝。

他想將一些古文收錄起來。

給編成讀物冊子。

也是為了縣學以後的發展。

康教諭作為一縣的學官。

負責本地的科舉教化工作。

想讓學子們見識到更多。

好的文章也是他的本分。

雖然府縣兩個衙門都同意了。

何知縣還給了銀子。

但是縣的裡地主士紳。

並沒有藉此來向縣學捐書。

顯然康教諭在他們眼裡還不夠格。

他們也認為。

寒門學子讀讀四書五經差不多。

更多的書還給有錢人看的。

這些文章窮書生沒必要看。

也看不太懂。

張洛則首先拿出家父的文章。

還答應了康教諭印書的請求。

康教諭內心自然高興。

張洛沒什麼表情變化。

康教諭也看不出。

自己這個徒弟心裡的小算盤。

對張洛說道:

“編書的事情不用著急。”

“蒐集文章本就是件慢事。”

“以後每次來縣學。”

“你多呆半天。”

“和我一起編書怎樣?”

然後康教諭又說道:

“另外不光是印書的銀子。”

“你再在縣學裡兼個雜位。”

“是負責幫助教諭的小志。”

“拿點俸祿,你可願意啊?”

這種小志雜位。

是地方衙門專門聘請讀書人來擔任的。

不是胥吏更不是官員,沒有品級的。

不會干擾到張洛參加科舉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