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給父親寫信中,我自嘲道,如果當年學校讀書,有現在考軍校這麼認真,什麼大學都考上了。

時間來到九六年三月份,這是我當兵的第三年,按照那時候的部隊規定,義務兵必須服役滿兩年之後才能報考軍校,我向連隊提出了考軍校申請,指導員特別細心,檢視了我的年齡,剛剛好二十三週歲以下,讓我刻苦努力抓住這最後一次機會。

這又增添了我的緊迫感,今年如果考不上,明年就沒有機會再考了。在連隊的積極推薦下,報考軍校的申請,獲得了批准,不久旅部派人來到營部,組織選擇考軍校苗子初試。

旅部派了一名中尉前來監考,考試地點在新兵連食堂隔壁,原本是汽車連的教室兼俱樂部。

中尉本科學歷,與我同歲,從高中直接考入軍校,相對於從部隊戰士中考入,一個被叫“地方生”,一個被稱為“部隊生”。

與“部隊生”相比,“地方生”學歷更高,他們一般都是本科畢業,“部隊生”則大多是大專或者中專,少部分是本科,學習成績也更紮實,比如監考的這名中尉,英語過了六級。

像他這樣的“地方生”還有許多,應該是在七九年恢復高考之後,軍隊院校就開始了直接從地方高中畢業生中招錄學員,我服現役時,所在一連的連長和指導員,都是“地方生”,後來還不斷遇到,有些是上級,有些是同事。

這名中尉對我的幫助特別大,不但是這次初試,後來到教導隊集中複習,他和他的另五名同屆畢業的“地方生”同學,一起擔任我們的文化課教員,引導我們複習,也負責管理。

都是同齡人,其中一兩個甚至還比我年齡還小,他們已經四年本科軍校畢業,而我卻還在為圓大學夢拼搏,這樣的差距讓人感到特別鬱悶,有相當重的羞愧感,如果能再有一次機會,一定會從小就努力學習。

這次初試,全營共有九人參加,可見懷揣軍校夢的戰士,不止我一個,有些與我是同年度兵,有些則是第四年兵,高中畢業後入伍,服役兩年,許多與我一樣,都是最後一次機會。

新兵連、駐訓、打靶、比武競賽,參加初試的九人,基本上都認識,以前就有過交流,有幾個很有文化功底,是高考差那麼幾分的當地重點高中畢業生,對這次初試信心十足。

初試考的第一門是政治,此時就見識了他們的信心,考試時間大概還剩半個小時的時候,他們紛紛交了卷,我倒有點慌了,寫字慢是我的弱點,好在監考的中尉沒有催,說明時間還夠,就一直悶著頭寫。

最後感覺有人在看我寫,此時才發現,監考的中尉在別人都交完卷後,防止我受打擾,將教室門關了起來,然後靜靜的看著我寫一個個答案,寫一道道問答題。

或許是我基本上都能做出答案,給他留下了良好印象,我也不知道有沒有超時,一直到做完試卷,再仔細檢查了數遍,才交了試卷,過程之中,這位中尉一直沒有催促我。

讓我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五門考試,這位教員每次都是這樣,不催也不促,別人交完卷後,就將教室門關起,然後走到身邊,靜靜的看我答題。

寒門學子,哪一個沒有一番苦讀史,或許他也是寒門學子,在我的身上,看到了曾經的努力和艱辛,所以才有這樣的包容,甚至在考英語時,以過了英語六級的水平,對我提示了一二。

踏入人生最高殿堂的夢想,因為這名中尉的寬容,而更加清晰,個人的努力,正是來源於夢想,也許這份夢想,他也有過,也許我的做答中,他也感受到了這份夢想。

初試之後,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連隊等候訊息,大約在三月底的時候,激動人心的訊息終於等到,此時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那麼重要,這名中尉的包容是那麼重要。

全營參加初試的九人,只有兩人透過,一個是我,唯一來自基層連隊,全營初試成績第一。一個是營部的勤務員,第四年兵的身份參加考試。相比於我們營只有兩人,南京和上海的每個營,都有七八人。

透過了初試的訊息,首先是連長告訴我的,他在年初時,提拔到了教導隊,任命為副營職隊長,名單已經到了教導隊,接下來就是到這裡集中複習三個月,衝刺全軍統一組織的軍校考試,在接到名單的時候,第一時間透過軍線告訴了我。

老連長打來的軍線沒放下多久,鈴聲再次響起,這次是指導員打來的,參加完初試不久,他也得到提拔,任命為旅部幹部科的副營職幹事,軍線那頭似乎能見他的笑容,特別真誠,告訴了我初試成績,位列全營第一。

其後不久,又接到連部的通知,要我立刻收拾行李,到營部報到,與營部的那名勤務員,一道前往教導隊集中複習。

到達營部,車票已經購買好了,等待出發時,受到了營部炊事班老兵的熱情款待,這名老兵不久前從我們連隊調來,特別給我們加了兩個菜,臨行前還特別送了我一副銀色筷子,特別細心也特別讓人感動。

用過午飯,我和營部的那名勤務兵,在營部的特別安排下,乘坐吉普車趕往杭州火車站,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列車,開啟了人生最高殿堂的衝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