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冥婚 9:配陰婚(第1/2頁)
章節報錯
又是幾天,陳舊的老觀念又一次衝擊著陳之海這接受了新社會的觀念,在加上村裡人的壓迫和女友的害怕,進一步衝擊著這個左右為難的少年。他又不願放棄自己心愛的人,也不想和村裡人發生更大的衝突,最終,在各種精神壓力下他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殺死在了家裡。
而他留下的遺書更像是一個詛咒,他只覺得自己生不逢時,怎麼會出生在這個村莊,他痛恨村裡人的無知,他渴望自由戀愛,憧憬外面社會的美好生活。更是對女孩的愧疚和愛意,也希望自己弟弟能出去看看,能不回來就別回來了。最後詛咒這個封建迷信的村子能消失……
家人把這個遺書拿給族長和村長看,大家的陳舊思想愚昧地認為死去的陳之海會給村子帶來災難,便決定滿足陳之海的遺願,以便平息他的怨念。
其中一塊,就是圓他和這個女孩的愛情婚姻夢。這女孩肯定是不答應嘛,人都死了,還想怎樣?
可是這是一個迷信封建的村莊,他們可不管那麼多,更不知道在現代人看來這是一件多麼可笑的事。但畢竟這個地方叫陳家村,他們怕已死的陳之海,怕這個村子被他的怨念報復。於是好言相勸,一直對這個姑娘施以壓力。
女孩怎可能答應。後來村裡人又開始威脅她,說她不答應,就不會讓她走,就算她逃脫,憑她一個人的力量也無法順利走出大山。在多日的威逼利誘下,女孩為了逃出生天,也不得不答應此事。於是村長選了個所謂的黃道吉日,全村人就張羅著,準備給死去的陳之海和這個姑娘配陰婚。也就是外界眾所周知的冥婚。
…………
聽到這裡,川汨覺得此事聞所未聞,簡直匪夷所思。現在都什麼年代了,居然還有人迷信這些荒唐至極的事。
第五木林卻冷笑道,“可能你對陰婚還不瞭解,他們這種所謂的叫冥婚的東西,簡直就是在當代社會的超級無知。也許你對這東西不是很清楚吧?”
川汨走在後面,問道,“怎麼了?”
第五木林介紹道:
冥婚在漢朝以前就有了。由於冥婚耗費社會上的人力、物力,毫無意義,曾予禁止。《周禮》雲:“禁遷葬與嫁殤者。”
宋代,冥婚最為盛行。據康譽之《昨夢錄》記載,凡未婚男、女死亡,其父母必託“鬼媒人”說親,然後再進行占卦,卜中得到允婚後,就各替鬼魂做冥衣,舉行合婚祭,將男、女併骨合葬。
《元史·列女傳》載:“子弟死而無妻者,或求亡女骨合葬之。”《明史·列女傳》亦載:楊之死而其未婚妻殉;劉伯春卒,而其聘女亦如之,後皆迎柩合葬。
清代,這種婦女殉葬冥合的習俗,隨著貞節觀的加強,仍很盛行。直至晚清封建禮教受到西方精神文明的衝擊才逐漸消失。
明末清初的北京、天津等地仍有冥婚風俗的殘餘現象,還有個別家庭辦死人與死人結婚的“喜事”,謂之“搭骨屍”,男、女兩家親家,謂之“骨屍親”。早年,這種“婚禮”的迎娶儀式多在夜間舉行,有時,人們正在安睡之際,忽被街巷裡的鼓樂吵醒,原來是“搭骨屍”的。抬著一頂紙轎子,由單鼓、單號、單嗩吶吹奏前引。有的則不用這種形式,仍用八抬大轎,全份金燈執事,原來只娶一張女人的照片。三十年代以後,還有仿照“文明結婚”儀式,用西樂隊前導,後邊四個人抬著一個出殯用的影亭,內掛“新娘”照片。
其實不止中國,國外也很多迷信這些東西,像朝鮮、印度、泰國等,都或多或少都有和這個類似的儀式。美國某雜誌還認為這是亞洲巫術,宣稱是世界十大邪術之一。
冥婚儀式,始終沒有形成定例。冥婚雖然算做喜事,但不免紅、白兩事的禮儀混雜交錯。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當事人的主張如何。故冥婚禮儀的形式出入很大。現將一比較典型的冥婚禮儀詳敘於後,以供參考。但不見得所有冥婚儀式都照此辦理。
一般說來,冥婚也要透過媒人介紹,雙方過門戶帖,到命館合婚,取得龍鳳帖。
放定多是一次性的,就無所謂大、小定之說。男方給女方送去的定禮,一半是真綢緞尺頭、金銀財寶;一半卻是紙糊的皮、棉、夾、單衣服各一件,錦匣兩對,內裝耳環、鐲子、戒指及簪子之類的首飾。放定的當天晚上,在女方家門口或墳上焚化。
通訊時,男方給女方送去的“鵝籠”、“酒海”、龍鳳喜餅以及肘子、喜果都是真的,唯有衣服、首飾是紙糊的冥器。
女方陪送的嫁妝,一般都是紙活,送至男方後,只在“新郎”照片或牌位前陳列半天,有的只是抬著環繞男方院內一週,即由鼓樂前導,送至附近廣場焚化。
冥婚並不一定都舉行上列儀式,但迎娶儀式是不可少的。是日高搭大棚,宴請親友,門前亮轎。喜房裡供奉“百份”全神。對面炕上設矮桌,供“新郎”照片或牌位,前設蘋果、龍鳳喜餅若干盤。並有大紅花一朵,下綴緞帶上書:“新郎”字樣。
女方“閨房”中供“新娘”照片或牌位,亦如前所供,並有大紅花一朵,下綴緞帶,上書:“新娘”字樣。
花轎到達女方後,由送親太太將“新娘”照片或牌位取下,由娶親太太接過來,放人寶轎。這時,“新娘”的父、母不免要大聲嚎哭,而且要追出屋外。完全不是辦喜事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