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八章 散場(第2/2頁)
章節報錯
三三兩兩的零散勢力下山後,上面便只剩下一個個涇渭分明極為強大的勢力,劍門、雲霞山、星辰閣、天淵七脈和城主府、大秦、大漢、大魏、大金這四國,總共十五個彼此相隔開的勢力。
一樓和二樓的拍賣,絕大多數物品都被這十五家勢力壟斷,留給其他勢力的選擇餘地並不多。
在寶塔的照耀下,十五大勢力之間顯得極為微妙,而這種僵持的關係也被一群人的率先出手打破。
天淵七脈和城主府遠離四國之地,對這方土地沒有什麼眷戀,所以很是果斷的一起走下山。
而這種舉動,在很多人看來是極有深意的,比方說可以解讀為“不感興趣”、“無所謂”、“看不起”等等,這些有意思的結論在遠處的圍觀者腦中徘徊一陣,然後又被壓下。
天淵城方面一走後,氣氛越加的微妙和緊張起來,而且有趣的是七大勢力的站位以及相隔的距離,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微妙差別。
不等細看,劍門、雲霞山、星辰閣三方一道下山,於是又有人猜測“是不是上面意見還沒統一”、“看上去依舊還有分歧”等有趣聯想。
之後,四國的代表隊伍倒是稍稍輕鬆了一些,無波無瀾的順利下山。
事情若是隻到這裡也太過無趣,剛回各家駐地,所有大勢力都快速地行動起來。
比方說天淵七脈和城主府,他們在黎明時分便乘坐“定安號”和各家新購置的渡船一道返回天淵城,只留了不多的家族子弟和長老在駐地駐留,不知是覺得這裡的靈氣浪費了可惜,還是在這裡監督庭院駐地的建築落成。
望著遠去的“定安號”和那些渡船,不論是哪一方,都大大的鬆了口氣。
可回頭一想,又會有人想問“為什麼走的這麼急?”
可事實上經歷了那場大戰的人都明白,還有很多人依舊在生死之間等待救援,所以對天淵城的人來說,能夠早一刻鐘返回都是好的。
其中就有城主北顧心心念唸的恩師“白槐安”。
這一大幫的“通靈境”以及“造靈境”的離去,給煙城的蘇清河城主以及幕僚俞興減輕了不少的壓力,也在明明暗暗中看明白了很多的事情。
以前是顧忌天淵七脈和城主府的顏面,所以從未向天淵城而來“玄府境”和“通靈境”發出邀請,可如今“定安號”這幾艘渡船一走,倒是把很多事情都挑明白了。
之前那些不與“天淵七脈”和城主府住在一塊兒的人,此時也沒有離開的人,顯然並不隸屬於那八大勢力,所以是可以接納的新興力量。
此時回想,那些人的到來,何嘗不是抱著一種闖一闖的念頭。
蘇清河跟俞興相視而笑,有一種撥開雲霧見晴天的感覺。
聰明的遠不止他們兩個,甚至若論下手快慢,估計連前二十都排不上,可蘇清河也有優勢啊,手上握著“大義”,至少明面上“煙城”是隸屬於他管轄,手底下擁有著極為可觀的財富和修煉環境極佳的土地,這就是收買人心的最有力武器。
在蘇清河跟俞興商議細節的時候,大秦皇室駐地也在進行一場極為重要的會議,每一個到場參與之人都代表著一股不小的勢力,而他們的主題總共有三個,分別為“渡船的分配和統屬權”、“‘潤府升靈丹’等一系列新購置丹藥的戰功兌換”,以及最後也最複雜的討論話題“煙城的未來發展”。
前兩個問題所花時間不多,很快就被解決,可關於“煙城”這個問題就顯得小心翼翼許多了。
首先煙城的地理特殊性,環境複雜性,勢力多樣性都值得謹慎對待,再加上權利與利益的交割本身就是一次深層次的角逐,隨意變更遠不如保持原樣更讓人放心。
畢竟蘇清河目前並沒有投靠任何一方的打算,更何況他們雖然坐在一起,可不代表他們就是一個緊密不分你我的團隊,所以更需要抽絲剝繭般的分析能力,在這麼複雜的局勢之中,儘可能的爭奪更有利的“價位”。
所以對於“煙城的未來發展”這個問題的探討,依舊處於慢慢試探階段,畢竟影響這麼深遠的事情可不是一個人拍下腦子就能想明白的,必須從多角度、多方面去考慮,才能避免走進有心人挖好的“坑”。
......
大金方面出手極為大方,直接僱傭了二十位“小滿樓”的“通靈境”,在大家眼皮子底下開始改裝安置渡船,配備武器後就能夠直接升級為戰艦。
所以此刻的城外,乒鈴乓啷的聲響不絕於耳,場面異常的火熱。
很多人不得不佩服大金一方的生意頭腦,就是夠靈活,把自身的優勢發揮到了最大。
有人找出了一條明路,大漢和大魏也就照搬全套,之後大秦一方也加入進來,簡直就是形成了檯面上的軍事競賽,看的圍觀之人大呼“過癮”。
雖然內部構造改裝看不分明,但光看那個熱鬧場面和彼此對視之間的硝煙味便知道一個事實,戰爭已經變得很近,很近!
推薦:巫醫覺醒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