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記的秋宴,以應季的食材為主,而這十月之初,最為應季的新鮮食材,又豈能少的了蟹?

蟹之美味,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吃貨們津津樂道。

其中大多數都認為,蟹必須要清蒸或是清煮最佳,決不可進行任何形式的加工。

可是這大體上還是侷限於當時的一些廚藝限制。

到了後來,蟹的美味被進一步開發後,自然是呈現出一些蟹粉類菜式。

所謂蟹粉類菜式,那便是將提前蒸熟的蟹,把蟹肉和蟹黃、蟹膏拆出來,然後再用這些進行加工的菜式。

最為出名的可能是淮揚菜中的蟹粉獅子頭。

當然還有諸如軟煎蟹鬥、雪花蟹鬥一類的蟹粉菜式。

而今天在蘇記,馮一帆便是用蟹粉給食客們,呈現出了好幾種花樣繁多的菜式。

除了軟煎蟹鬥、雪花蟹鬥之外。

馮一帆的那一道蟹釀橙,也是蟹粉類的菜式,還是一道國宴菜。

所以也才會一下子受到了很多人追捧,一樓的食客們險些把馮一帆準備的蟹給買斷了貨。

當然除了這蟹釀橙之外,馮一帆還有一道獨創的菜,便是《葫蘆蝦蟹》了。

這道菜,可謂是集合了蟹、蝦,這些河鮮的鮮美。

同時又有極富現代感的烹飪。

並且還搭配上非常精緻的造型。

當真是非常獨特的一道菜。

因為是蟹粉類菜式,自然首先還是要準備好蟹粉。

把蟹粉在鍋中進行調味煸炒。

再準備新鮮的現剝蝦仁。

把煸炒後蟹粉和蝦仁調味拌在一起,再用一張網油給包裹起來,紮成葫蘆的造型,放入油鍋中先小火油炸定型。

撈出後將扎葫蘆的線繩取下,再浸上蛋液一層面包碎,回鍋高溫復炸到金黃酥脆。

最後擺盤時,用青綠的小蔥段系在葫蘆中段,在盤中擺成造型,如此便完成這麼一道菜。

擺盤過後,馮一帆會立刻讓人把菜餚送到食客的桌上去。

所謂“一熱抵三鮮”。

因此這道菜自然也是要趁熱食用,否則冷了之後,蟹粉和蝦仁都會喪失鮮美,還會有一些油膩和腥味。

當菜被送到桌上後,食客見到這麼一道菜,也都是覺得非常的精美有趣。

一個個小葫蘆看著特別喜人。

尤其是小葫蘆的嘴子,若是仔細去看,是用蝦尾做成,真的是非常精緻美觀。

上菜的人也會遵照馮一帆的吩咐,囑咐桌上的客人。

“請趁熱吃,而且請從這個葫蘆的尾部吃起,這樣才能更好的品嚐這道菜。”

聽了上菜服務生的話,莊道忠微笑說:“哈哈哈,看起來,一帆還真的是很貼心,知道要提醒食客,這麼一道菜要怎麼吃,那我們大家一起嚐嚐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