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好溫馨啊,一家人一起送若若。”

“馮大廚,你們準備什麼時候去那邊擺攤啊?”

“對啊,馮大廚,我們可都是很期待,你們過去擺攤,然後給我們帶動一些生意啊,不然我們這些東西可帶動不了啊。”

看到了馮一帆,大家很自然就想要問,他什麼時候過去擺攤?

馮一帆推著岳父一邊和大家同行,一邊回應:“我們要等週六才過去的,主要是一些東西需要準備一下。

其實大家也不用擔心,那些習慣來老街光顧大家的客人,肯定早就知道改建的訊息,而且擺攤的地方距離這邊也不遠的,所以大家肯定會過去,所以生意真的是不用太擔心。”

話是這樣說,但有些人也還是會或多或少有些擔憂。

“說不擔心是假啊,畢竟那邊環境和很陌生的。”

“是啊,而且那邊現在也不成規模。”

“還有一些以前老鄰居搬去了其他地方的,所以那邊的生意真的不好說。”

“可不是,我們留下來的鋪子,雖然各家都有各家特色,但是沒有了古街襯托,我們的特色就顯得不那麼有特色了啊。”

這麼一路走來,看得出來留下來的商鋪老闆們,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擔憂。

這些留下來的老闆,或是鋪子本身是自己早就買下來,或是和鋪子房東簽了挺久的協議。

可以說,這些老闆之所以留下來,一方面是看在蘇記不會離開,另一方面也是有一定客觀原因在,並不表示留下來的老闆們真的對前景看好。

相反,現在去那邊擺攤,大家對前景其實並不是很看好。

所以大家才會把希望寄託在蘇記,寄託在馮一帆身上,希望他早點過去擺攤,能夠帶動那邊的客流和生意。

這其中,有幾家做小吃生意的老闆,對馮一帆過去是尤其期待。

一家老式手工麥芽糖的鋪子老闆,很認真對馮一帆說:“馮大廚,你們還是早點過去,我們真的都挺需要你給我們帶動一些生意的。”

另外幾家做小吃生意的老闆也都說:“對啊,我們可都指著馮大廚你的。”

這段時間,蘇記生意的火爆,將整條古街的人流拉動起來後。

獲利最多的便是這幾家小吃生意的鋪子。

其中以王翠鳳家的米酒,和一家做各色炸串小吃的鋪子,算是蘇記帶動人流獲得最大好處的兩家鋪子。

尤其是那家各色炸串小吃鋪子,因為蘇記後來排隊嚴重,很多食客排隊同時,會在他家買些炸串,可真的是讓他半個月裡生意很火爆,每天的銷售也都是翻了好幾倍,真是讓老闆都沒有想到。

正因為出現這種情況,老闆也是非常果斷放棄搬走的想法,決定留下來等古街改建結束。

其他一些留下來小吃鋪子老闆,也都是相同的想法,希望可以借蘇記影響力,依託在蘇記的周圍做生意。

馮一帆對這些老闆的心思很清楚,他也不去點破,因為確實古街以後的繁榮,也是需要這些人的,大家一起合作,才能把古街變得更加吸引人。

不過現在看到幾家老闆都在,馮一帆笑著提醒一句:“各位老闆,其實我覺得,在我們擺攤的這段時間裡,大家應該多想想如何把自家的東西做得更好,只有味道更好了,才能吸引到足夠多的人。

我明白,大家都希望蘇記帶動我們古街的生意,但蘇記一家力量有限,我還是希望大家都能一起努力,讓我們的古街變得更繁榮。”

在馮一帆這番話過後,也是讓幾位同行的老闆們陷入沉思。

其實這段時間,有幾家的老闆確實已經感覺到問題。

雖然蘇記確實給古街帶來更多人流,但因為有蘇記這個珠玉在前,所以來古街的遊客們真的都是很厲害的吃貨,如果味道做的不好,根本無法讓那些遊客吃,更別說吸引回頭客了。

現在聽馮一帆這麼一說,也是讓這些老闆們認真考慮了一下,心裡覺得或許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

一行人這麼浩浩蕩蕩,走到了老街的西邊,這裡的街口已經被封住,不過留下了一個小門,可以讓像是蘇記一家一樣住在街上的人進出。

從小門裡出去,馮若若還扭頭認真看了看街頭這個門,小姑娘覺得很有趣,竟然還專門回頭去又走了一遍。

蘇若曦看到笑著說:“好啦好啦,以後天天都要走的,你就別走啦,我們要快點去幼兒園,不然你要遲到嘍。”

準備再走一遍的馮若若,聽到媽媽的話趕緊跑到媽媽身邊去。

站在街口的眾人,見到這一幕也都是莞爾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