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當初馮一帆還是太年輕,真的不明白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麼的艱難?

可能如果不是被岳父碰到了,並且岳父可憐他將他給帶回蘇記來。或許他真的可能會餓死街頭了。

這麼多年,除了當初結婚的時候,馮一帆帶著蘇若曦回去了一趟,也是好多年沒有回去看看。

今天見到了嶽青松這個昔日好友,讓馮一帆不禁想起了當年的許多事。

說起來,馮一帆和大多數自小在鄉下長大的孩子還是不同的。

以前馮建東和盧翠玲是在城裡的工廠工作,後來因為廠子裡效益不行了,加上馮一帆奶奶的身體不好,所以馮建東和盧翠玲乾脆回了鄉下。

而父母回鄉下前,馮一帆一直在鄉下跟著爺爺奶奶過的。

父母從城裡回去後,一度馮一帆和父母的關係很不好,甚至總是躲著自己的父母。

那時候也是幸好有嶽青松這個發小。

嶽青松是受了馮一帆奶奶的囑咐,每次都會在馮一帆的面前幫著圓場,並且時不時就會勸說馮一帆要和父母和好。

在好友的勸說下,最終馮一帆還是接納了父母。

所以對馮一帆來說,嶽青松這個一起穿開襠褲的發小,真的就像是親兄弟。

出來了這麼多年,沒有再回去看一看,也沒有和這位“兄弟”聯絡,現在回想起來,讓馮一帆心裡不禁有些愧疚。

不過從嶽青松出現開始,兩個人一起搬貨,然後一起談笑風生,似乎很快又找回了當年的那份情感。

這一刻馮一帆明白,兩個人是最好的朋友,那種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的情分,沒有因為這幾年的分別而淡漠。

迅速將貨物搬完後,馮一帆拍拍嶽青松的肩頭說:“青松,中午別走了,留下來吃個飯,嘗一嘗我的手藝。”

嶽青松笑著回應:“我們來就沒打算中午走啊?我們就是要嚐嚐你這位大廚的手藝。”

不等馮一帆開口,嶽青松又說:“我們在家的時候,可是從電視上看到了,你可是上了《菲常見證》的大廚呢,這要是中午做的不好,我可要打舉報電話。”

這番話自然是開玩笑的,馮一帆也是驕傲笑著說:“哈哈哈,好啊,就讓你見識一下大廚的手藝。”

嶽義柏接著說:“一帆哥,我在網上也看到你了呢,網上有一個影片專門介紹你,那影片上的畫面,是現場拍的嗎?”

馮一帆點頭:“對,是現場拍的。”

說著又指了指後廚:“你看看,就是在這個廚房裡拍的。”

嶽義柏認真地看了看說:“還真是呢,和畫面上的一模一樣,一帆哥,那你的手藝真的是好厲害,那些菜看著好複雜,可是看你做都很簡單。”

嶽青松笑著說:“這就是大廚的實力嘛,所謂‘舉重若輕,信手捏來’,就是這樣。”

馮一帆聽到嶽青松的話,笑著說:“行啊,青松這麼久沒見,還是和以前一樣文縐縐的,出口成章的本事沒丟。”

嶽青松從小成績就好,尤其是文科成績特別好,只可惜因為偏科,後來只考上了個大學專科。

不過這已經很不錯了,他家當時也是在鄉里專門擺了宴席,慶祝他考上大學。

大學畢業後,嶽青松也在城市裡工作了一段時間,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回到鄉下去。

一來是因為不太適應城裡的生活節奏;二來是因為馮一帆父母蔬菜基地幹起來了,非常缺人手的情況下,嶽青松這個大學生自然被召回去。

而嶽青松原本大學學的就是農業,剛好也是專業對口,回鄉下更能夠發揮能力。

馮一帆得知了這些,笑著打趣好友:“沒想到啊,青松你現在也成了蔬菜技術專家了,厲害啊。”

嶽青松自然看得出好友是故意這麼說,立刻笑著回應:“你少拿我開玩笑,我那點技術,哪裡就稱得上是專家了?蔬菜基地大部分的技術,都是靠我學校里老師,我可沒有你說的那麼有本事。”

此時,盧翠玲剛好進來,聽到嶽青松的話,馬上就接過話去。

“也不是這麼說,如果不是青松你去上了大學,我們也接不上你老師的那條線嘛,所以這最後還是要靠青松你的。”

聽到聲音,嶽青松看向進來後廚的盧翠玲,趕緊微笑著打招呼:“玲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