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食客們見到這麼一道菜,那自然是要點上一道來嚐嚐的。

最後老食客還會點一到“白煨臍門”。

這道菜所用的食材也是鱔魚,但卻是用鱔魚腹部的部分來做。所以在取材上,倒是剛好和熗虎尾和炒軟兜進行互補。

老食客點菜很快,馬上就點了想要的幾道菜。

而新的食客們,往往會有些糾結,或者點上一道比較有名的響油鱔糊或是炒軟兜。

還有一些新來的食客,可能對鱔魚並不是很感冒,就點上一些其他菜。

當然這些都是客人個人需求,蘇若曦不會多說,馮一帆更是放下女兒去後廚開始準備。

等媽媽寫好了選單,馮若若接過媽媽手上的選單,趕緊跑向後廚去,把選單給爸爸送去。

“爸爸加油。”

馮一帆微笑著向女兒點點頭:“好,爸爸一定加油。”

接了單,馮一帆帶著徒弟開始烹飪。

其實做鱔魚對馮一帆反倒是比較簡單,因為鱔魚在製作之前,下午的時候已經被他都給處理好。

小鱔魚用來做熗虎尾、炒軟兜、白煨臍門,下午就直接燙殺好,用一把木籤刀將鱔魚剖腹剔骨,脊背和腹部的肉全部都分離好。

之所以要用木籤刀,是因為燙殺後的鱔魚肉非常鬆軟脆弱。

如果用菜刀的話,可能會傷到肉,導致鱔魚肉不再完整,所以要用木籤刀去做。

當然,下午在做的時候,林瑞峰也是認真跟著學了一手。

只不過,林瑞峰速度完全跟不上不說,很多時候下刀不夠穩準,也是把鱔魚肉給劃得破破爛爛。

不過破破爛爛的部分,馮一帆也不會扔掉,而是用來做鱔絲羹。

因為下午大多進行過預處理,所以晚上做菜的時候效率很高,很快便開始給前面走菜。

當新食客們,看到老食客所點的一道道菜被呈上,一個個也都是非常好奇,同時也有一點後悔,沒有跟著老食客去點。

首先上桌的自然是熗虎尾和炒軟兜了。

這兩道菜上菜效率都很快,但這兩道菜吃起來又有些講究。

通常如果是涼的熗虎尾,會被先上桌,讓食客當作一個下酒的小菜先吃著。

等到食客小酒喝了幾杯後,再把炒軟兜給上來,讓食客們可以趁熱品味到炒軟兜的美味。

吃了幾塊炒軟兜過後,再酌上一杯小酒,那真的是非常舒服。

而如果是要加熱的熗虎尾,馮一帆會安排和炒軟兜一起上桌。然後老食客們一定是先吃炒軟兜,這樣等熗虎尾吃得涼了,還可以點上米飯或者是搭配上面條一起吃。

老食客的各種吃法,也是看得新來蘇記的食客們感到非常的新奇。

尤其是一些經常來蘇記的新食客,發現每次來蘇記吃飯,總會有一些全新的體驗,會見到一些別的地方少有的吃法。

一道道菜被呈上來,馮一帆如今算是越來越嫻熟,所以上菜的效率也很快。

第一波客人的菜上完,馮一帆偷空從後廚裡出來,然後就上樓去看一眼樓上的老哥倆。

馮若若看到爸爸悄悄上樓去,也是趕緊就悄悄地跟在爸爸身後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