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炒軟兜上桌(3/5)(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在莊道忠老爺子點菜中,也是給馮一帆留了一個坑。老爺子的四葷菜,只是要求了要有“雞鴨鵝肉”,但是卻沒有具體指定菜餚。
這其中留下的坑,便在於這個十二道菜的主角,明顯是四種河鮮“魚、蝦、鱔、蚌”。
而這河鮮吃的便是那麼一口鮮,所以河鮮的烹調大多是不可能重口調味。
如此一來,若是把四道葷菜以重口呈現,那就一定會搶走原本屬於四道河鮮菜的主角位置。
所以馮一帆也是放棄原本準備的重口葷菜,而是選擇了更為清淡方式去呈現“雞鴨鵝肉”。
但是宴席中,總還是要有重口的菜,如此才能增添宴席的整體感。所以這道炒軟兜,也就成為了這其中的一個重點菜餚。
軟兜長魚,實際上就是黃鱔。
而炒軟兜所選用的黃鱔,是那種個頭較小一些的筆桿鱔。
最關鍵的是,炒軟兜處理起來,必須要是新鮮的筆桿鱔,若是死了那肉質必然是有巨大區別。
馮一帆在灶上放鐵桶,裡面加上蔥姜和料酒加熱。
當鐵桶裡的水開始沸騰,用一個網兜將黃鱔裝入其中,直接放進鐵桶裡去燙。如此便是一燙了。
炒軟兜四步過程,必須要拿捏的非常穩當。
一燙,二劃,三汆,四炒。
這其中第二步是在黃鱔燙半熟後,從鐵桶中取出來,然後用竹籤開膛破肚,只留下鱔背來入菜,竹籤一劃將鱔魚從中破開,肚子部分棄在一邊可以做其他菜。
然後依舊是用竹籤將脊背內部的骨刺剔除,如此便完成二劃。
接下來,也是整個炒軟兜最為關鍵的一個步驟了。
可能很多人聽了名字,覺得炒軟兜難道不是炒才是最重要的一步嗎?
但實際上不是,這道菜最關鍵,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步就是在這個“三汆”上。
在汆煮鱔背的時候,不是用清水去汆煮,而是要用高湯去汆煮,並且要在高湯裡將鱔背給汆熟了,將高湯的味道汆煮進鱔背之中去,如此提前讓鱔背入味。
馮一帆在處理完了前面的幾道菜之後,也是專心致志的做著這麼一道菜。
莊哲斌在上了兩道素菜和清炒河蝦,同樣是趕緊就跑回到後廚來。
目的自然是想要認真看看,馮一帆究竟是如何去做這道菜的。
一看之下,莊哲斌才算是明白,這麼一道看似不那麼難的菜,實際上每一步講究的都是一手功夫。
燙要燙到什麼程度,劃開鱔魚的過程也是要眼明手快,絕對不能夠有絲毫的停滯。
當然,第三步的汆煮,也是整道菜的關鍵所在了。
汆煮的過程,汆煮的程度,以及如何保證鱔背煮熟入味,但卻又不會喪失掉那份軟滑,真的不是用眼睛看看就能會的。
最後一步,在炒鍋中加入底油,下蒜片煸香過後,把已經汆熟的鱔背放進其中。
接著就要把事先準備好調味料一次加入其中。
然後這個炒是固定的顛鍋翻炒三下,接著就要直接盛出來了。
只能是三下,超過了鱔背會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