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軒抬頭看了一眼,“前面有處涼亭,便去前頭歇一歇腳,喝些水吧。”

“好。”楚瑾舟和莊清穗兩個人皆是應了,接著是小孩子心性大發,蹦跳著往前頭去尋那個只有四根柱子,上頭是茅草頂的簡易涼棚跑去了。

灑下一串銀鈴一般的笑聲。

範文軒放緩了步子,在後頭慢慢的走。

莊清寧原本是最靠後的,此時跟了上來,笑了笑,“範先生,這翠微山的由來,大約不是這個吧。”

“看破不說破。”範文軒示意莊清寧低聲,微微笑了一笑,揹著手慢慢地往前走。

莊清寧則是搖頭笑了一笑。

這範先生,果然是不一般,瞧著是成天沒個正形兒,也不好好教導讀書認字的,但若是仔細論起來,說是無時無刻不在學習,不在教導。

孩子年歲小,任是你逼的再狠,記憶力也是有限,對東西的理解和認知更是有限,到是不如用這漫長的時間來打基礎,養習慣,鍛鍊思維能力和方式,待略長大一些之後,再學什麼東西,事半功倍,便可達到質的飛躍,驚人的提升。

在當代社會中,仍有諸多為人師者尚不能明白這個道理,不懂得這樣的教學方法,範文軒卻能摒棄世俗,思想獨特且將此種方法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是非同一般。

莊清寧對這位範先生,心裡又多了幾分的敬佩之意,腳下也加快了速度。

到了前頭涼亭,楚瑾舟和莊清穗連同幾個小廝,已是將隨身帶的吃食飲水拿了一些出來。

各式的月餅,雪梨汁等,再加上旁邊隨手可得的山泉水,幾個人圍坐在這半山腰的涼亭之中,吹著徐徐而來的清風,閒聊一二,可謂頗為愜意。

日頭升高,這翠微山上漸漸有了遊人。

如楚瑾舟所猜測的那般,遊人似乎還不少,就這一盞茶的功夫,已是從他們面前經過的好幾波人,三三倆倆的。

或是家人共遊,或者那書生模樣的人結伴,或是一些婦人年輕姑娘,更有甚者,是頭髮已花白,互相攙扶的老人,正艱難的爬著山。

而路過之人,都在談論著同一件事,便是這翠微山上前兩日出現的“祥瑞。”

“這所謂祥瑞,究竟是何物?”莊清寧好奇詢問。

“此事小的知道。”一旁的小廝,半青急忙道,“似是前日傍晚時分,有人瞧見這翠微山的一線天之中密佈霞光,更有一縷七彩祥雲,自半山腰而起,繞山三圈,而後落入那一線天之中。”

“據說,就落在一線天內的一塊石頭上,剎那之間,這石頭頓時迸開萬道光芒,散發奇香,待光芒消失,香氣散盡,便見那原本的石頭上,竟是生了一株不知名的綠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