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少年從大山裡來 第三十三章 悟道樹(第2/2頁)
章節報錯
“好人就是…就是心存善念,無論強弱、順逆,都對這個世界抱以希望,不憤怒,不出離……”良久,晨風才有些磕絆的說出了自己思考後的答案。這是他從看過的諸多江湖小說和傳說中總結出來的。
“可,菩提樹下悟,答案心中尋。赤子求強力,是以蒼生故。千秋萬載修道,千轉百回問心。無四象,無四節,無花,無果,無他,無天,無地,無我。”
回答晨風的,還是原來厚重的聲音,只是這次聲音中多了滄桑,暮氣沉沉。
晨風還在思考這聲音中的意味,只見此時火樹瞬間隱去赤紅之色,變得碧綠欲滴,枝丫無風自動,樹冠處不時傳來莎莎的響聲,甚至連那些鳥雀也在此時齊齊飛入繁密的枝葉裡,如倦鳥歸巢。
晨風看著火樹的變化,若有所悟,邁步走到樹下盤膝而坐。先是運轉龜息吐納讓自己沉心靜氣,然後才開始仔細思量那道聲音最後的話語。
“這火樹應該就是傳說中的菩提樹了,我所求乃是變強、長大、外出遊歷,這一切答案都在我心中,無四象,無四節,無天,無地,無我是說要專心致志?沒有這簡單吧。連叔也不知道去哪兒了,出來應該好幾天了,清卿和小黑不知道這幾天吃的啥。”
坐在菩提樹下,晨風心中想法不斷變化,不管念頭怎麼轉化,總是圍繞著茅草屋裡的人和事。如果讓外人知道,晨風悟道樹下竟是不知道要悟什麼,恐怕都會罵一句暴殄天物吧。
菩提號稱悟道神樹自有其可貴之處,讓人凝神靜氣只是其一,更主要的還是其擁有詭異莫測的變化能力,可以將人帶入時間長河、輪迴之道,讓人在極短的時間內體會人生百味。
試想,一個人如果在這樣的環境下修煉一門功法,不光是效率奇快無比,更是比平時能多出千倍萬倍甚至更多時間,如此情況下,菩提樹的價值可想而知。
而晨風顯然對這一切都茫然無知,仍是在樹下不斷想著自己陳穀子爛芝麻的事,終於,當所有事情都思考完,或者說回憶完的時候,也許是菩提樹對晨風浪費時間都看不下去了,也許是菩提樹未卜先知,知道晨風的短板所在,隨著晨風身體轟然一震,眼前景色大變。
一處類似茅草屋的地方,此刻正是晚飯時間,一個農婦打扮的中年婦人端來最後一盤菜放在飯桌上,一家三口藉著昏黃的燭燈開始進餐。
男主人是個面目剛毅的絡腮鬍大漢,此時卻是滿臉堆笑,合不攏嘴,夫人繫著圍裙,盤著頭,不甚漂亮,卻是讓人看著就能感覺到溫柔祥和,似乎此間溫度全因她。
兩人旁邊是個七八歲的男孩,粉嘟嘟的,說話奶聲奶氣,坐在餐桌前的凳子上,剛好露出毛茸茸的小腦袋。
“要不盤給李家算了,不就一個鐵匠鋪麼,這麼多年攢下的也不愁吃不愁喝的,沒必要置氣,再說…”孩子仰頭吃著飯,夫人有些憂心忡忡地勸說著丈夫。
“我就是咽不下這口氣,還真沒王法啦?”提起此事,大漢氣呼呼的。
“就算為了我和孩子,這次就忍忍吧!”夫人苦口婆心,言語之間全是忍讓的意思,似乎極為擔心丈夫的脾氣。
“吃飯吃飯。”大漢有些不耐煩,揮了揮手,開始低頭扒飯。
晨風像個透明人一樣,看著眼前的一家三口,滿眼震驚。不是好奇為何菩提樹的這般奇妙能力,而是在這裡竟然看到了外面的尋常人家。
接下來的日子,晨風無論白天黑夜,就這樣一直看著這一家三口,漢子在鐵匠鋪揮汗如雨,婦人賢妻良母、柴米油鹽、勤儉持家,孩子也去了一個叫私塾的地方。每次晚飯,孩子總是無憂無慮,夫婦二人日漸愁眉不展。
春去秋來,打鐵聲不斷。
終於有一天,在孩子十八歲那年,溫馨的家發生了變故。夜間有蒙面賊人闖入,不求財只殺人。夫婦二人倒在血泊中,已成年的孩子,在夫婦二人極力掩護下翻窗而走,僥倖逃脫。
逃走的孩子開始四處遊蕩,不復當年的純真。浪跡江湖,幾經周折學得本事歸來,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盡屠鎮子上的大戶人家李家,雞犬不留,血霧彌天。
大仇得報,已是而立之年的孩子,來到已成廢墟的家裡,對著廢墟三拜,對天長喊三聲“我恨!”,自盡而亡。
轟的一聲,似有雷霆炸裂,晨風迴歸到未知空間,親眼所見的故事裡已經過了將近三十載,而菩提樹下,晨風卻是感覺一眨眼的功夫。
滿目渾濁,滿臉迷惘,晨風睜開眼,怔怔地看著眼前的菩提樹,雖然知道這只是菩提樹的手段,真假難分。可親身經歷、置身其中的種種感受卻讓八歲的晨風心中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