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少年從大山裡來 第三十章 鴻蒙(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與周圍的破敗、荒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座土山上寸草不生,裸露著土黃色的泥土。遠遠看去,海拔約五千米左右的山頂似有房屋陳設。
“接下來就看你的了,沿著這條路試著登上這座山。”連成玉指著眼前的土山對晨風說道:“不必強求,能走多遠是多遠。”
晨風看了一會,才看清連成玉說的路。似乎是一條青色的線條一般,從山腳開始盤旋,繞著土山一週又一週,直至山巔。
“帶好這些,未來幾天都可能下不了山。”連成玉扔給晨風一個布袋,神色古井無波“接下來我不能再待在此地,一切小心為上,明白嗎?”
晨風有些意外,不過仍是點點頭,接過布袋系在腰間,布袋裡是一些清水、肉乾之類的。
連成玉拍拍晨風肩膀,轉身而去,不再拖泥帶水。晨風一直看著連成玉的背景消失在視線盡頭才轉過身向著土山走去。
雖不知山上有什麼,也不知連成玉的用意是什麼,一切等登上這座不起眼的山自然就明瞭了。
正值中午,陽光照在此間,晨風不知是不是錯覺,似乎這土山上的溫度要比山下高不少。
晨風已經沿著青色的盤山小路走了兩個多時辰了。這一路走來真是隻能用無聊來形容,起先晨風還小心戒備,生怕山上會忽然出現什麼厲害的妖獸或是陷阱之類的,可走了兩個多時辰仍是沒有任何變故發生,晨風也就放下心來一心趕路。
沒有任何的風景,沒有任何聲音。眼見只有無邊的土黃色,腳下只有青色的羊腸小道。晨風老老實實地照著青色路徑攀登,並沒有走直線而上,甚至是連這個想法都沒有。
就在晨風覺得力竭準備停下休息的時候,視野遠處映入眼簾的景物終於有了變化,一塊同樣是青色的石碑靜靜佇立在前行的路上。
晨風忍著疲憊,加快步伐,用最快的速度來到石碑前。
青色的石碑,沒有規矩的形狀,一丈高、半丈寬、一尺來厚。其上有字,古文豎排、鐵鉤銀畫,正是連成玉交給晨風的生僻文字中的一種,沒想到這麼快就派上了用場。
“某遇蒼黃、問蒼黃 :‘天地不和,地氣鬱結,六氣不調,四時不節。今我願合六氣之精以育群生,為之奈何?’”
晨風反覆看了幾遍石碑上的文字,有點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字面意思倒是理解的差不多,心裡有些奇怪的是這某是誰,蒼黃又是誰?以育群生?好大的口氣。
琢磨不透這塊石碑的意義,也不甚明白石碑上文字的含義,晨風坐在石碑的陰影裡吃著乾糧,冥思苦想。用手輕輕觸控,縱使周圍高溫難耐,石碑上卻是一片清涼。
最後繞著石碑轉了幾圈,除了石碑正面有字、背面空空如也外,晨風再也發現不了有何玄機了。所以晨風便決定再往上走走再看。臨走前默默地將石碑上的話記在了心中。
再次拾階而上,午後的陽光有些毒辣,晨風順著青色小路默默前行。當晨風再次準備休息片刻的時候,視野裡又出現了一塊類似的石碑。
晨風有些納悶,這石碑故意的不成?心裡如此想著,腳下卻是趕忙加快腳步,再次以最快的速度來到第二塊石碑前。
與第一塊石碑沒有太大的差異,只是個頭更高更寬更厚了些,其上的文字,這次令八歲的晨風理解起來更加困難。
“蒼黃笑,復言‘汝徒處無為,而物自化。倫與物忘,大同乎涬溟。解心釋神,莫然無魂。萬物云云,各復其根,各復其根而不知。渾渾沌沌,終身不離。若彼知之,乃是離之。無問其名,無窺其情,物固自生。’”
晨風又坐在石碑的陰影中,一字一句,一句兩句,反覆推敲,試著理解石碑上的文字。
此刻的晨風時而眉頭緊皺,時而喜笑顏開,時而仰頭望天,時而低頭沉思。
一個時辰後,晨風似乎終於有了自己能說得通的理解,便站在石碑正面,對著石碑上的文字,自言自語道:“蒼黃笑著回答,只要做到無為,萬物自然會自行化育。忘記你的形體,忘記你周圍的環境,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與自然元氣融為一體,心如止水,神似枯井,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萬物上。萬物各有靈性,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化育,形成自己的本性。不要妄想想看清萬物的情況,他們原本就是自生自滅。”
晨風呢喃著自己的翻譯,如果自己理解正確的話,這蒼黃倒也是個有趣的人,喜歡咬文嚼字,只是這些話真正的意思又是什麼呢,跟我練氣又有什麼關係呢?晨風有些茫然。
“無問其名,無窺其情,物固自生。”站在青色石碑的陰影裡,晨風像陷入魔障夢魘中一般,閉著眼睛喃喃自語,像是悟到了什麼,又像是什麼都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