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與生俱來(第2/2頁)
章節報錯
到了之後,太監去通稟太子,太子臉色沉了一下,但看著熙和在,還是準她進來了。
她進來之後就看到熙和規規矩矩地坐在椅子上吃櫻桃,而且就在太子旁邊,朱玲就站在熙和身後,正面色柔和,嘴角帶笑地照顧他,太子面色也十分舒緩。
她一時間覺得自己的東西就要被搶走了似的,熙和看見她,連忙走椅子上下來給她行禮,好像一刻也不敢耽誤,要不是朱玲扶著,他都差點被椅子腿絆倒。
東宮傳聞蘇側妃對皇長孫非常嚴厲,而皇長孫從小就不親近自己母親。
因此大家見了這一幕就可見一斑了,大家多少有些尷尬,太子臉色就不好看了。
他讓伺候的宮人們出去了才冷哼一聲,“真是教得好啊,敬你是本分,但他首先是皇長孫。”
蘇語嫻有些侷促,回太子道:“熙和乖巧,出了對妾身,對殿下,對皇上都是一樣存著恭敬之心。”
朱玲想到那天在門口聽到的,心裡就覺得好笑,忍不住對太子說:“熙和是個乖巧的,可一定要好好教導,別上梁不正下樑跟著歪了。”
“你胡說什麼?熙和跟太子殿下這麼像,你……”
蘇語嫻一下也沒控制住火氣,她知道朱玲聽見了她跟太子爭吵的那些話,就覺得朱玲指的就是那方面的意思,她也是心虛,說難聽了,熙和跟她一樣確實都是野種。
不過她情急之下下意識的辯解就有些耐人尋味了,話說出口了她才覺得失言,連忙閉上了嘴。
太子和朱玲都看向她,朱玲臉上的笑意意味深長,太子心裡一驚,連忙看向熙和,發現他確實和自己長得像才沒有多想,不過這個懷疑就像一顆種子一樣在他無意識間一驚埋在了他心底。
熙和早已沒再吃櫻桃了,坐在那裡低著頭沉默著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太子想著這些事就覺得厭煩,叫蘇語嫻把熙和帶走了,朱玲還是留下替他按頭,他想了想問朱玲道:“你覺得熙和長得像孤嗎?”
朱玲心裡一跳,知道他這是懷疑上了,連忙說:“像啊,皇長孫身體裡流著殿下的血脈,當然像。”
太子這才沒再說什麼。
蘇語嫻見太子也不是很排斥熙和,就教熙和討好太子,讓他見到太子要恭敬,叫他說一些奉承太子的話,他若是學得不好,就打他手板心,現在熙和大了,會說話了,她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樣虐打他,最多也只是大手板心。
熙和學會以後,她就經常帶著熙和去見太子,熙和見到太子就照著學的話說,太子很快就看出來這是蘇語嫻故意教的,就對她更是厭惡。
他見朱玲對孩子有耐心,而且蘇語嫻本來就害得朱玲小產,就下令把熙和放在朱玲身邊教養照顧,蘇語嫻氣得發瘋,去找太子哭訴說情,太子不願收回命令,幾次之後,太子乾脆避著她不見面。
和匈奴人的戰事剛結束沒多久,朝廷內部也才穩定下來,以為終於能安養生息一段時間,但好景不長,邊關又傳來周邊小國不斷騷擾的訊息,眼看又要起戰事。
皇帝跟大臣們商議,大家一致同意要求和談,皇帝就派使者去關邊跟那幾個小國交涉,讓他們來京城會盟。
幾個小國就是瞅著天朝剛跟匈奴結束戰事,軍隊疲累,朝中國庫空虛,不願意再開戰,只想趁機撈點好處,因此使者去交涉之後,就都願意前來京城會談。
四個小國分別是容袖國、鄔斯國、昭賢國和戴國,容袖國以盛產美人聞名,不管是男女,聽說都是姿容出眾,但國力一般,而鄔斯國是其中國力最強盛的,其他兩國也都各自有其特點。
容袖國前來的是本國的兩位公主和一位皇子,都是容貌驚為天人,別的國家也一樣,不是派得力的大臣,就是受重用的皇子王孫。
在接風大宴上,因為有女賓,所以皇帝命蘇婉言跟著端木睿一同前往,蘇語嫻也隨太子前往,還有幾位大臣也都是帶著家眷。
中原有豐富的美食種類,讓那幾國的來者都大開眼界,不僅飽了飽了口服還飽了眼福。
鄔斯國來的是他們國家的三皇子和兩位大臣,他們都是高大的壯漢,更喜歡皇帝特意賞賜的美酒,三皇子景龍還特意站起來詢問皇帝:“請問貴國皇帝,這美酒叫什麼名字,這酒的味道如此幹洌醇厚,它的名字也一定好聽。”
皇帝笑呵呵的有點自傲,“它叫汾酒。”
“汾酒?汾?”景龍歪著頭琢磨著這個字。
皇帝用最淺顯的語言解釋說:“汾是一個地名,這個地方家家戶戶都是生產酒的作坊,因為水土獨特長出來的糧食優質,水質也好,所以釀造出來的酒也很好,在天朝很有名。”
景龍驚詫:“一個地方家家戶戶都釀酒?”
皇帝驕傲地道:“當然,而且天朝像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
景龍點點頭,又把裝酒的白瓷瓶子拿起來端詳一番,覺得裝酒的這白瓶子也好看,就對皇帝說:“不如這麼著,我們對這汾酒甚是滿意,像這樣的給我們贈送一千罐。”
皇帝又是呵呵一笑,轉頭掃了一眼他右手邊眾人一眼,這一排坐著太子和幾位皇子,以及端木睿跟大臣們,包括女眷,他眼風掃過來臉色就變得黑沉沉的,因為他作為君主不好說拒絕的話,又對景龍說話的語氣和要求都不滿,因此黑了臉,示意大家想辦法拒絕。
景龍卻又補充道:“你們天朝車馬也好,再幫我們運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