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鬧得挺大,不少人都知道了,老太師府上知道後,就派人想來把百姓抓起來。

可蘇婉言回府,端木睿瞭解情況後已經派了人手跟隨保護。

老太師的人叫囂著說那群百姓聚眾鬧事,耀武揚威地要把他們帶走,端木睿的人就跟他們打起來,他們不敵端木睿手下,只能離開。

京城百姓見他們這群人是南方來的災民,都不敢跟他們接近,害怕染病,在老太師派人煽動下,甚至有人對他們喊打喊殺,要把他們趕出京城,鬧出了很大的亂子。

皇帝知道此事,以秦清風為代表的大臣們生怕皇帝鎮壓殺害災民,勸皇帝接見這些災民,免得引起天下百姓不滿。

皇帝派人去疏導百姓,讓他們不要鬧事,但還是沒有管災民。

在端木睿的人手密切保護下,災民才艱難地到達了宮門外,喊著要見皇帝,要告御狀。

皇帝無奈,只好派官員去接洽此事,但官員們也怕染上疫病,都不敢靠近百姓,這麼倒黴的事,皇帝自然想到了端木睿,就派端木睿去。

端木睿把災民安排妥當,把他們所狀告的內容寫成文書呈給皇帝,皇帝看過之後才知道國舅爺是如何打著皇后的旗號賑災的,因此他們告的不僅是國舅爺這個辦事的,還有國舅爺身後的皇后。

而且此事不僅牽扯皇后孃家,還有當地的許多官員,當然最讓他難以決斷的還是對皇后孃家的處置辦法。

他雖然很想削弱他們的勢力,但這牽涉太廣,基本上朝廷一半的官員都跟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如果處罰太輕達不到效果,如果太重又會導致朝廷動盪。

他難以決斷,就讓端木睿去安撫災民,許以厚利補償他們,讓他們不要鬧事,趕緊回鄉。

而災民狀告皇后母家的事在京城裡已經鬧開了,有些被皇后母家欺負過的百姓和家族也趁機向上面舉報他們的惡行,大臣們又藉此上奏皇上,而以前站在皇后太子這一邊的大臣見此情形,也識相地跟皇后母家的勢力劃清界限。

皇帝見這勢頭,想要壓下去已經行不通,只好揮刀斬亂麻,重點整治皇后孃家的兄弟和家族裡為官的人,他們沒有幾個是乾淨的,都找了罪證貶官的貶官,降職的降職,那個前往賑災的國舅爺也被斬首示眾,看在老太師的面子上,沒有抄他們的家,但削了爵位,到這個地步,皇后家族就徹底勢弱了。

那些老太師的門生,和依附太師的官員雖然輕易不能再動,但皇帝想辦法也進行了打壓。

至此,外戚權力徹底勢弱,別的嬪妃的孃家短時間內也不敢再冒出頭。

皇后也被關進了大理寺,由大理寺審查定罪,太子見自己依靠的勢力瓦解,最近躲在東宮裡不敢出去,心裡忐忑恐懼,直到皇后也被關押,他就徹底失去了依靠,不知道該怎麼辦好。

他絕望地去獄中見皇后,想問她今後該怎麼辦。

他看到的皇后已經失去了昔日雍容華貴的光彩,頭上沒有任何首飾,穿著最簡樸的深色衣裳,彷彿蒼老了好幾歲似的,臉上都已經長出了深刻的皺紋。

他撲通一聲跪下,哭喊著:“母后……”

皇后笑了笑,保持著端莊,對他說:“我如今已經不是皇后,你這樣稱呼就不對了。”

太子哭得更厲害了些,“母親,兒子以後該怎麼辦?沒有你,沒有舅舅們,兒子真的不知道能不能撐下去。”

“你也該長大了,該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沒了我們,你還是要把太子之位保住,否則今後任何一個皇子上位,你都只能成為階下囚。”

皇后的聲音十分冷靜,甚至帶著幾分冷酷,她看著太子無助傷心,這是她的兒子,她當然心疼,但此刻她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和心情去說那些,只想讓他快點自立起來。

“經歷過這件事,你也應該明白了,再大的權勢都有可能轉瞬間消逝,你外公和外祖,上面還有幾代人,經過了多少年才建立了今天的侯府,才有了今天龐大的勢力,可這又有什麼用,只要皇帝想,就可以馬上把一切都剝奪。所以,你只有坐上那個位置才能保全自己,母親就算死了在地下也才能安心。”

太子已經忘了哭,彷彿在想著皇后說的話裡的意思。

“好在,你父皇一直沒有放棄你,你要珍惜機會,好好跟你父皇和大臣們學習治國之事,不要再花天酒地,不務正業。”

太子想起自己之前的種種行為,只覺得後悔不已,眼淚又順著臉頰流下來。

“母親說的這些你要記住,以後不要再來看我,知道了嗎?”

太子哭著說:“母親,兒臣還會再來的,以前都是兒子不懂事,辜負了你的期望,以後兒臣會學好的。”

皇后嘴角勾著一抹淒涼的笑,“不要再來了,來了母親也給不了你什麼,聽話,以後真的不要再來了,也不要惦記母親,更不能在你父皇面前提起。”

太子明白了皇后想讓他跟她撇清關係,免得以後影響他的前途,他也就再也沒去過。

皇后最終認下了殺害皇子的罪名,加上幾樁舊事,但她到底是皇后,定罪之前還是要請示皇帝,就在這過程中,皇后就在獄中自盡了。

皇帝得知此事,讓人隱瞞了真相,對外人只說把皇后打入了冷宮,不過太子是知道的,他痛哭一場,收斂了心性,也不敢在外面亂說。

八皇子見太子消沉,正是沒有防備的時候,就提了酒去看他,兩人喝著酒,想起許多過去的事,實際上太子從小到大都在欺壓八皇子,可因為八皇子母妃是皇后侍女的關係,兩人從小玩在一處,跟別人有著不同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