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識劍(第2/3頁)
章節報錯
走到書櫃前,張安隨手抽了一本書出來。
《劍法精要?一》
張安開啟書,隨手翻了幾頁,搖搖頭又放下了。
來到這個節點以後,張安碰過的武器數來數去,也就是方天畫戟和戰刀之類的軍陣武器,根本沒碰過劍。
這本書上的知識對於他太過深奧,一點也看不懂。
張安又抽出幾本書,基本上都是各種劍法和劍術心得,對於對劍一點認知都沒有的張安毫無幫助。
在書房翻找了接近小半個時辰,張安從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翻出了一本泛黃的古籍。
“《識劍》?這名字倒是古怪。”張安看著手上薄薄的書冊,隨手翻開。
“餘鑄劍一生,卻一劍未得。”
開篇第一句話,張安頓時來了興趣,鑄劍一輩子,結果一把劍都沒造出來?
等把這本書看完以後,張安才知道,這本書的作者竟然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的後人。
歐冶子即使被稱之為神匠也毫不為過,後世名動天下的十大名劍,倒有七八把是被他打造出來的。
龍淵,泰阿,工布,湛瀘,純鈞,勝邪,魚腸,巨闕。
這幾把劍隨便挑一把出來,都是留下了無數傳說的名劍。
而根據書上所說,這名歐冶子的後人,不求能打出一把超過歐冶子水平的名劍,但起碼不能丟了祖宗的臉。
誰曾想自己悶頭鑄劍數十年,卻感覺自己打出的劍沒有一把能符合自己心中的要求。
這人一氣之下將自己打造的劍全部折斷。
在冥思苦想了數日之後,他覺得可能是自己閉門造車的原因。
所以他走出自己的隱居之地,去收集鑑賞天下名劍。
這個時候,他已經年近六十了。
輾轉奔波十年,見識了不少名劍,自覺有所感悟的他再次回到深山,開始鑄劍。
但是直到他去世,依舊沒有成功打造出一柄讓自己滿意的劍器。
而這本書,便是一本類似於日記的存在,記錄了他出山之後,遍尋名劍的經歷。
以及對這些名劍的點評。
這些內容,張安只是當做小說傳記來看,但是在書的後半部分,卻詳細描寫了什麼是劍,以及構造成劍的每一個部分。
“劍者,殺人之器也。”
對於什麼是劍,他只用了七個字來形容。
然後便是詳細描述劍身,劍脊,劍柄等部分究竟是幹什麼用的。
這些對於張安來說挺有用的,所以張安認真研讀起來。
而在書的最後一頁,還記錄了一招被作者命名為“破劍術”的招數。
根據作者所書,再厲害的工匠,由於鑄劍的時候,力道也不會均勻,導致了每一柄劍的厚薄不一樣。
即便是自己的先祖歐冶子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