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玲說到:“天天有,像小棉花袋子壓在肚子上。不會覺得不舒服,但是又切實能感受到有壓力。”

我沉吟一會,又看了看嬰兒床說到:“陽宅已經看完了,把這些都拖去燒了,我們順便去看看你家的祖墳。”

路上,我才想起問張楓:“你知道祖墳在哪麼?”

張楓沒了在房子裡的陰霾,笑了笑說到:“為了孩子,我把祖墳前的石頭都快磕破了,怎麼會不知道地方。”

說罷他反問到:“封先生,要不要回我祖屋看一看?我打個電話給父母通知一下。”

我搖搖頭:“不用,你已經成家立室另起爐灶,只要你父親在世,祖屋發生什麼都不會反應在你身上。”

在張楓的指引下,車子到了大片大片的田地周圍。

前面是土路,車子進不去,我們只能步行進入。

張楓指著一塊柏楊林說到:“那一塊是村子的墳地,祖墳就在那裡。”

透過柏楊林,依稀看到一塊塊歪七扭八的石碑。

張楓頭前帶路,走了一小段土路,然後轉過田埂,穿過柏楊林,就到了墳地。

鄉下的墳地可不像城裡的墓地那麼幹淨整齊。

有些墳塋是轉頭簡易砌成,有些家裡環境好一點,買現澆的那種亭臺樓閣,還有些乾脆就是一個土堆,連個碑都沒有。

而有碑的,大多數就是一巨大的石塊,插在墳前的土地裡,時間長了因為地球的運動而變的歪七扭八的像一個個病怏怏的人歪在墳塋前。

石塊四周都是乾枯的雜草,在初冬裡更添一份蕭瑟。

我隨意看了一下碑上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故顯考張某某老大人妣某某老嬬人之墓。

看來這個村子和南方大多數農村一樣,以姓群居。

張楓帶我來到一處磚砌的墳墓前,指著墓碑說到:“封先生,這是我爺爺的墓。更早的太爺爺的墓地,連我父親都不知道在哪裡。”

我點點頭,看了看墓碑,和其他一樣,也有點歪,便說到:“墓碑歪成這樣怎麼不扶一下?”

張楓苦笑一聲說到:“這墓地是由村子裡的田地改的,我們這一塊都是沙地,長莊稼好,墓碑怎麼也站不穩,”

他隨手一揮又說到:“您看,這裡哪塊碑不是歪的?開始兩年還扶一下,後來見扶了馬上又歪了,索性就不扶了。”

我用力推了墓碑兩下,說到:“別人家沒事可以不扶,你家有事,你就得扶正墓碑。”

“雖然不一定和墓碑有關係,但是也要求個心安理得。你祖屋的院門要是歪成這樣,你住得下去啊。”

張楓忙不迭點頭說到:“馬上扶,馬上扶。”

我走到墓碑後面看了看墳塋,瓦蓋得整整齊齊,四面的水泥也糊的很好。

我伸手按在瓦上面晃了幾下,紋絲不動。

看了看墳塋周圍,雖然有些雜草,但是並不妨礙墳塋的觀瞻。

我走到墳塋後面看了看太陽,比照了一下整個墳塋的朝向,也沒有什麼問題。

我又走到墓碑前面,看了看張楓祖墳左右的兩個墳墓問到:“這左右是誰的墳?”

張楓回到:“是我爺爺兄弟的。”

我追問到:“他們的後代都有孩子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