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的目的是什麼?

那就是把上週的畫,變成商周的。

無論是材質,樣式,還是風化程度。

總之一句話,就是要在它身上留下歲月的痕跡。

現如今,居廉的這幅《黃鸝繞梅》已經仿造完畢。

而想要讓它看上去像真的,自然少不了做舊這個環節。

於是乎,陳鋒將畫平鋪在木板上,下面用松柏木燃燒炙烤。

這一步,主要是透過不斷的加熱,加速畫的老化,改變其內部結構。

而對於現如今做舊的人來說,這一步往往用的是微波爐完成。

一來速度快,二來可以大批次生產。

不過,陳鋒還是用的老辦法。

一是因為他不用大批次生產,二來用松柏木炙烤速度慢,上色均勻。

陳鋒完全可以趁著畫卷發生變化的時候,進行做舊處理。

這樣做出來的仿品,將會更加逼真,看不出破綻。

噼裡啪啦~

木板下,松柏木噼裡啪啦的燃燒著。

這時,就看陳鋒點燃一炷拇指粗的香,隨後將香灰不規則的灑在印泥上面。

這個過程中,香灰一定不能多,只需要在印泥未乾的地方沾染一些就可以。

如此一來,那印泥就有了歲月洗刷的痕跡。

這時,陳鋒摸了摸畫卷:“差不多在二十三四度,可以除錯藥水了。”

陳鋒嘴裡嘀咕一聲,轉身就來牆邊。

只見那牆邊也有一個木桌,上面擺放了不少瓶瓶罐罐。

這時,陳鋒隨手拿起一隻碗,嘴裡唸唸有詞:

“黏土100克,石灰20克,醋一勺,醬油半勺……”

最後,陳鋒將事先調製好的神秘汁液倒進碗裡,和上述材料充分攪拌。

待所有材料全部溶於水後,陳鋒將之倒入噴壺中。

做完這些,陳鋒回到畫前,再次用手摸了摸溫度:

“30度左右,差不多了!”

感覺溫度差不多,陳鋒拿起噴壺,對著畫就是一頓噴。

切記!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保證下方的火不能熄滅。

而隨著水漬落到畫上,同時在火的炙烤下,畫卷上開始出現斑斑點點不規則的痕跡。

不用看,指定是歲月侵蝕的結果!

“過猶不及,差不多也到清末民初了。”

最終,陳鋒在覺得差不多後,便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