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送灶王爺,也叫做小年,意味著一年的結束,在過去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土和尚五”,就是說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臘月二十三日過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

但是二十三這個日子,對於老百姓來說是非常的重要,灶王爺要回到天庭進行彙報工作,老百姓祈求能夠平安和富足。

到了二十三這一日子,民間也有諺語流傳了下來。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棗山;二十八,貼年畫;二十九,去買酒;年三十,吃餃子;

不過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風俗,都不一樣,北方年三十吃餃子,南方祭祖完畢過後,就直接吃年夜飯。

張若琳也沒有二十三就去老趙家,畢竟去得太早,待在別人家裡面她感覺不習慣,她不是一個喜歡居住在別人家的人,不自在,感覺渾身都彆扭得很。

她沒有辦法將老朱家的人,當成是真正的家人,也就是老朱家裡面少了一個人,讓她不能夠去認同。

二十三這一天,張若琳還是按照老家的習俗來辦,弄了一些晚稻米磨成的粉,裡面還摻著一些糯米粉進去,糯米主要的作用還是粘稠。

煮熟過後,和揉麵粉一樣,揉了好幾遍。

用家裡面醃製起來的酸菜,五花肉的肉丁,香乾子,弄成的調料,包成了大餅。

大餅包好過後,直接在鍋裡面倒一些香油進去,然後進行油煎,將兩面煎得金燦燦就行。

每年二十三的時候,奶奶都會做這種老家才有的大餅,她也跟著在一旁幫忙。

平時不會去做,太麻煩了,張若琳還是挺喜歡吃這種米粉做出來的大餅,一次她能夠吃四個,兩個大餅就能夠裝一大碗。

二十四將家裡面拐拐角角都打掃了一遍,家裡面一個冬季她都沒有怎麼去收拾,更別說房間裡面還放著一個煤爐。

因為天氣比較冷,趙建國在,她也不怎麼太方便去空間裡面,所以買了一個洗澡的大木桶回來。

二十七兩人痛痛快快的洗了一個鴛鴦浴,等到二十八下午,將門對子貼在大門上面,二十九不在家,也只好提前將門對貼上了,才打了一個如今時代的三輪計程車,直接奔向老朱家。

菜的話空間裡面都是,現如今市集上面賣的東西非常有限,除掉雞鴨魚之外,其他品種就是自然凍起來的海鮮,海鮮根本就沒有必買,年前的時候趙建國就拖他朋友送了一大卡車過來,下到一個廢棄的廠房裡面,張若琳都轉移到空間裡面。蔬菜的就是青菜,香菜,大白菜和土豆。

而且空間裡面一直都在儲存,一年四季的菜,空間裡面都有,就連地裡面生長的野香蔥,都還有一大籃子在。

蔬菜張若琳沒有怎麼儲存,畢竟空間裡面有土地在,有種子,完全就可以進行種植。

所以過年也就沒有買菜,也就兩個人而已,空間裡面的肉儲存現在足夠吃十年的了,反正買肉,買雞鴨魚,還有一車子的海鮮,一共花費掉三千五百塊錢。

本來和趙建國的錢加起來七千多,一下子就花掉了一大半。

有了這些,張若琳相信在往後十多年的時間當中,她過得不會太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