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偶遇(第1/3頁)
章節報錯
“簡直是喪心病狂!”
水榭內,黃真拿著李欣的手信,氣極反笑。
河東出身的袁顯年更是冷笑連連,“若是聽了這廝的話,別的不說,河東百年之內也休想恢復過來。整個邊關將成為一片焦土,百姓能有幾家幾戶挺過去,尚未可知。”
“這還是在僥倖打贏的情況下,若是輸了,恐怕我們都要遺臭萬年了。”
劉志英晃了晃手裡的地圖,笑道:“至少李欣在這件事上,還是有貢獻的,我們有了這份地圖,河東雲內萬一開戰,也不至於太被動。”
“這是他的投名狀,希望讓我們支援他,不過這件事絕無可能。昔年大漢王朝,文景兩代皇帝勵精圖治,休養生息,積攢國力。武帝才能北擊匈奴,開疆拓土,解決邊患。如今我們大齊有什麼資格,自從太祖伐唐,不幸駕崩,大齊就一直在走下坡路。現在想來,國力最鼎盛的時候,竟然就是建國時候,殊為可笑。”陳壽完全不顧自己的這番話多麼大逆不道,繼續說道:“北擊蒙古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須在國力強盛時候,否則就是自尋死路。”
李欣未必不知道這個結果,他只是做一個嘗試,一個大膽的嘗試。
如今掌握著彤廷的,是他不怎麼喜歡的陳壽,還有他同意,這個瘋狂的計劃才能實施。
雖然看上去千難萬險,但是李欣願意一試,他覺得自己能勝任這個統帥之位。
事成之後,只要陛下能親政,他功成身退又何妨。
不過李欣同樣清楚,陳壽是一個什麼人,你要讓他同意,必須有足夠有誘惑的籌碼,自己什麼也拿不出來。
在李欣看來,陳壽所圖,不過是他一個人的權勢而已,如今很少有人能夠給他更多了。
這些人的博弈,放到棋盤上,結果就是河東的局勢越發的糜爛,蒙古人的加入,白蓮的猖獗,讓河東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越來越混亂。
蒙古人的加入,讓大冬天也不消停,其他地方卻因為寒冷,日漸安穩下來。
這個時候,從南唐運抵的第一批貨物已經到港,大海是不結冰的,這讓陳壽倍感振奮。
“從大唐運抵的物資,我準備就地安排,讓河間和山東青州府、登州府,發展出我們的勢力來。”
在兵部尚書上待了兩年的劉志英頷首道:“大亂之後,雖然有很多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景象,比如說百姓流離失所,但是豎旗募兵就變得簡單多了。”
“那就在登州府、青州府、濟州府、河間府募兵。”陳壽手下,有很多西涼來的老將,他們本來是隨著李靈越嫁過來,到繁華的汴梁養老來了。
這些人募兵、徵兵、練兵、帶兵都很有自己的一套,是身經百戰,千錘百煉出來的本事,好鋼用在刀刃上,讓他們在府上幹侍衛的活,純屬暴殄天物。
有將、有錢、有糧、有兵源,陳壽唯一擔心的,就是這些人日後的歸屬,他們會不會完全忠於自己。
“我需要一個大將,在東邊總攬全域性。”
劉志英眉頭一皺,說道:“張正元不是在青州麼?”
“是不是...太年輕了一點。”陳壽有些擔心,這小子年紀太小了。
“自古英雄出少年,年輕人有魄力,敢決斷,守成或許不如我們這些老東西,但是開拓還是要看他們的。武帝兵分六路北擊蒙古,多有老將,最終建功立業的還是衛青和冠軍侯。”黃真點了點頭,笑道:“何況年紀大了,經歷的也多了,人情錯綜,心思就雜了。張正元背後只有延慶觀,那是忠勇侯您的後花園吶。”
陳壽馬上拍板,說道:“好,就讓張正元主管東路四府。”
大相國寺,人潮似海。
臨近年關,開封府近來雖然多有大事,卻沒有動及民間,陳壽管理之下,官員們瑟瑟發抖,百姓的賦稅卻有降低。
百姓手裡有了餘錢,過年時候就不會願意太寒酸,大相國寺下的廟會,前來置辦年貨的人很多。
過了這一回,估計生意人家也都要閉門過節了,要等到來年才會重新開張。
大相國寺也開門迎香客,這兒本來就香火鼎盛,壯觀的寺廟建築群,從山下看去一望無際。
黃色的牆面有兩層房屋一般高,大門比宮門還氣派,幾個知客僧白白胖胖,十分喜慶,站在門口洋溢著標準的笑臉。
陳壽與李靈越,漫步在熱鬧的集市,撇開一屋子煩心事,攜美同遊心情大好。心情極佳的他好像沒有注意到李靈越還是有點不高興的俏臉,自顧自講解起來,訴說這廟會的諸多樂趣。
慢慢的,李靈越被他逗得杏眸微睜,不一會就滿臉笑意,主動攬著陳壽的胳膊。
大相國寺如此熱鬧,兩個人逛了一會,饒是沒有什麼想買的,都各自攥著一把小玩意。有糖人、泥人、小梳子、木娃娃...
本來興致勃勃的陳壽,累的腰痠腿疼,直呼太累。反倒是原本意興闌珊的李靈越,這會來了精神,左看看右瞧瞧,什麼都想買,什麼都想試試。
陳壽實在熬不過了,便帶著她來到廟會後面的一條小巷。
巷裡錯落的簷蔭下有個小午市,此時和大相國寺前正好相反,往來稀疏,連擺攤的都意興闌珊,倚柱打盹兒。
“來這做什麼?”李靈越還沒逛夠,不解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