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枯燥(第3/3頁)
章節報錯
張正元雖然走了,但是他留下了一個好的底子,水師已經被圍在了當塗,他們插翅也難逃。
趙鴻被陳壽放出來之後,很是立了幾個大功,雖然不如張正元那麼顯眼,但是陳壽都記在心裡,經常將他放在緊要的地方,一來磨鍊下心腹,二來自己也放心。
趙鴻是他的親信中的親信,是最值得信任的一批人,這樣的人若是有資質,肯定是要加以打磨,待成才之後重用的。
前幾次趙鴻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這一次當然也不想例外,更何況這次的任務,明顯比前幾次簡單。
他看了一眼陳福,又想起他的二叔,趙鴻在心底暗道:淮軍水師,我勢在必得!
汾河河谷之中,一隊人馬正不疾不徐的向南而行。
此時北地,春光正盛,雖然河東之地山黑而林稀,然而河谷之中野草繁茂,野花點點,汾河水流濺起碎瓊亂玉,仍然別有一番景象。
河谷兩岸,到處都有村莊聚落,此刻正是田間勞作的高峰時候,到處都看到農人身影,在辛苦的伺弄莊稼。
然則往常田邊村婦送飯,兒郎嬉戲的熱鬧景象,卻再不見。這些勞作農人,在田間還不時北望,似乎在擔心著什麼。
沒錯,蒙古人又來了!
天殺的龍門山蔣家,幾次三番引著蒙古韃子前來,那群人就是一群地獄惡鬼,甚至比惡鬼還可怕。
上一次鬧得河東遍地屍體,十室九空,好不容易安穩一年不到,他們又來了。
河東之地,從唐末開始,就一直是戰場。多少強藩在這裡混戰,胡亂那幾年,大唐南渡,中原出現的幾代短命王朝的君王,很多都是崛起於此。而北齊立之後,更是和胡人在此纏戰十餘年,打得河東幾乎變成了一片白地。
說來說去,還是因為河東有礦。
這時候一隊人馬經過,很是嚇了那些在田間勞作的百姓一跳,後來看到這支軍馬打著白波谷的旗號,這才放下心來。
白波谷袁家,自從投靠了忠勇侯,就是陳壽新政的擁躉。他們身份敏感,因此格外注意,執行陳壽的命令從不打折扣。
當然陳壽也沒虧待他們,幾番資助之後,白波谷甲冑精良,兵刃銳利,約束森嚴,且滿是煞氣,一看就是強兵模樣。有這麼一支軍馬坐鎮,這才讓此地的百姓們沒有舉家逃難,而是還在堅持著田間勞作。
這些百姓不是不想逃離這片戰場,但是他們根本做不到,因為富戶逃走了,還可以靠積蓄維持生計,或者重新開始置辦田產、店鋪。
窮人拋家棄業,多半唯有輾轉死於溝壑。他們辛勤勞作,繳納貢賦,繁衍生息。只求上位之人,能在外敵入侵的時候能給他們一個最為基本的安全保證。
正在田裡耕種的百姓,倚著鋤頭,看向這支人馬。
他們多麼希望,這些兵馬,能把蒙古人擋在汾河以西。
不然自己這些日子的勞作,純屬白費力氣不說,自己的家人,還有可能被蒙古人殺戮。
終於,有一個莊稼漢忍不住,大聲問了一句:“軍爺,能守住麼?”
帶兵的漢子,騎在馬上,聞言一勒馬韁,莊稼漢頓時有些驚慌。
這偏將突然笑了笑,大聲回道:“各位父老,無須擔憂,俺們這些軍漢豁出命去,也要把他們攔在河對岸。到時候戰事一起,白波谷中,已經備好了五年的糧食,郡守大人早有命令,會施行堅壁清野,你們帶著家人到城中做些搬運的民夫活計,每天都有粥棚,斷不會餓死一個人。打跑了蒙古人,滅了蔣家,大家便可以安心耕種了。”
他的話雖然不是很令人嚮往,但是出奇地真誠,在場的人反而更加心安。
莊稼漢擦了擦額頭,咧嘴笑道:“軍爺,俺們知道了。這樣說,俺們這些人,心就放回到了肚皮裡。”
為首的參將,繼續帶著手下行軍,汾河水位今年算是高的,對面的人想要打過來,沒這麼容易。
白波谷作為一個橋頭堡,歷次大戰都是蒙古人和蔣家攻的最急的地方,但是從未失守。
袁家施行陳壽的新政之後,此地更是擰成了一股繩,軍民一心,誓死要和蔣家對抗到底。
漢人中從不缺英雄,每一個年代,都有不世出的豪傑,挽危救難,名垂青史。
但是每逢亂世,也總有一大批的漢奸狗賊,投靠異族,虐流同胞。
蔣褚才和姚關都是這樣,為了他們的利益,為了他們的大計,他們心甘情願為合不勒屠殺同胞,替他做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