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李天豪的運氣實在太差。

簡直差到了極點。

他這頭剛剛製作了一些新聞,那頭的丁力便製作了比他大N多倍的新聞。

這也使得李天豪瞬間從天上掉落在地下。

那段三十幾秒鐘的影片片段,極短的時間就被置頂。

換言之,丁力再次搶走了本該屬於李天豪的頭版頭條。

整個華夏,所有叫得上名字的網路媒體,全都在一窩蜂的報道著這件事。

他們的標題五花八門,但內容卻大同小異,全都以影片片段為藍本,進行各方面的報道。

《丁力電影《神話》殺青後,終於顯露了它最為神秘的一幕,唯美的畫面令人稱讚》

《神話電影當中的特效,似乎給所有電影人上了一課,如何才能拍攝出完美無缺的特效來》

《令人稱讚的電影特效》

《神話,一部專門製造神蹟的電影,不但在拍攝途中接二連三創造神話,亦在拍攝結束後,還爆了一個大料》

《我只想知道,這麼唯美無缺的電影,他的最終票房會是多少,能否打破我國票房記錄》

目前水藍星華夏國的票房記錄是數年前一部外國大片創造的,一個月的上映時間,該外國大片創下了十八億三千五百萬的票房記錄。

其實這個數字是有水分的,嚴格的說起來,每一部電影都存在著票房注水的現場。

這個現象就是偷票房。

所謂的偷票房,是指電影院瞞報(一般為少報)電影觀眾人數的行為,這是一種電影業中常見的偷樑換柱現象。

它產生的原因很多,大致說起來分為幾種。

一,由於分成比例不同等各種原因產生的,故而使得電影院採取透過偷票房來為自己謀取私利。

二,雙方談妥了分成,但由於電影大火,使得院線一方產生了羨慕嫉妒恨等負面情緒,於是採取了偷票房這種行為。

偷票房造成對電影製片方、發行方各方損害,是一種十分不好的行為。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電影院線的發展,現在的偷票房已經不單單侷限於電影與電影之間,還存在於票房與賣品之間。

常見方式有,把賣電影票的錢當做賣爆米花的錢,或是列印出的電影票與觀看的電影名稱不符,亦或者出具手寫電影票,院線方以此提高影城自身的收益。

當然,院線方也不是所有電影全都偷票房,那些撲街到頂點的電影,院線方是不會偷票房的!

但凡遇到偷票房這種噁心行為的電影,十有八9都是票房大火的電影。

神話電影能否打破華夏票房記錄的話題,引得網友們全都開始了熱議。

“我賭丁老師的新電影《神話》能打破我國票房記錄。”

“我也賭丁老師能贏。”

“我估計有些夠嗆,別忘了偷票房這件事,萬一那些院線方看到《神話》大火,心裡不舒服,採取偷票房這種手段怎麼辦?”

“偷票房是個無解的難題,真的不好弄啊。”

“除了偷票房,還有盜版的問題,當初丁老師《古今大戰兵俑情》這部電影不就是因為盜版,才賣了那麼一點點票房。”

“盜版是個大問題,有多少電影,因為盜版,收不回成本來。使得投資方沒有了興趣,長此以往,我們會沒有電影看的。”

“反對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