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太空公司尚且如此,國家級的航天科工集團更是不得了,據說以及在設計和製造世界上第一艘太空戰艦了!

據統計,在華國,平均每五天就有一艘航天器被製造出來!五年時間,光自己擁有的航天器就超過三百艘,這可都是能進行地球火星運輸的太空飛船。

可以說,現在世界上最強的太空強國,唯華夏莫屬。

如果在十年前,國際上一定為此爭論不休,但五年後的今天,已經沒有人去爭論這件事了。

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殞神星越來越近,它的軌道已經確定是朝向地球無疑,方向準確的令人絕望!

人類守護聯盟第523次會議,這次是一次重要會議,為期五天,將選出擱置五年的人類守護聯盟最高指揮官以及人類的下一步自救計劃。

因為就在前不久,最新的觀測結果顯示,因為太陽引力和其他行星引力的影響,殞神星飛向地球的速度增加了!

也就說,留給他們的時間,將再次減少!

“按照目前的速度計算,13年後,殞神星就會到達火星軌道的範圍。我們只有13年了!”會議上,歐洲南方天文臺的首席宣佈道。

“這幾年來,我們雖然建成了太空電梯,以及更多的外太空防禦裝置和太空飛船,但是在最關鍵的技術,可控核聚變上,進度有限。”國際熱核聚變組織的會長說道,“目前最好的訊息,是米國國家核能研究實驗室,剛剛實現了Q值(能量增益效應)20倍,長達47分鐘的聚變反應。”

“可以說,這是人類目前最有希望的核聚變裝置。”

“目前除了華夏的聚變試驗資料不明,各國的聚變反應Q值都沒達到5.遠遠不夠使用!”

理論上來說,只有聚變反應產生的Q值在二十倍以上的時候,才有使用價值。

各國雖然在進行技術交流,但每個國家建造的核聚變裝置都有所差別,產生的能量增益效應自然不同。

“我們正在進行新一階段的聚變試驗。”華夏的原子能專家說道,“杜院士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缺席本次的會議,不出意外,他會趕上會議最後一天。”

“我很疑惑。”毛熊國的一名核專家詢問道,“最近幾年你們放棄建造了超大型環流裝置,反而去研究小型化的核聚變反應裝置……不知道效果如何?”

目前國際上的共識是先建造大型的核聚變反應堆,獲得足夠的能源來完成太空防禦建設。

“我們已經有所收穫,這幾年大家都應該知道。”華夏的原子能專家說道。

他並沒有透露更多,因為他知道,這次要是試驗成功,成果一定會整個顛覆人類文明!

眾人紛紛點頭,他們這些天提供的一些思路和新材料,的確讓核聚變技術突飛猛進。

只是他們建造的新型聚變裝置,眾人知之甚少。只知道這幾年內,作為國際科學總顧問的杜星宇已經很少露面,一直在參與這個專案。

“好了,各位,既然杜先生這兩天不能到,我們就先討論一下《殞神星危機應對計劃》的修改部分,以及做一個人類守護聯盟的最高指揮初選。”一名委員說道。

在他們激烈討論的同時,杜星宇和一群核物理專家正在華國原子能研究所的聚變試驗場,檢測新建成的球狀託卡馬克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