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著山下大喊了聲,聽著迴盪在山谷吶喊,看著海灘上撲騰著翅膀、被驚飛的大鳥,江楓駐足遠眺了一會兒,這才搖了搖頭,收拾起了放在地上的揹包,轉身向山下的方向走去。

在研究地圖的時候,他仔細分析了這一帶的地形,最終確定了庇護所的安置點。

那是一座海拔較低的丘陵,三面坡度陡峭,一面坡度較為平緩,就算不幸發生地震,也不太可能遇上泥石流。平緩的坡面面向附近這一帶唯一一條河流,河流便意味著食物來源。

另外,這裡離飛船也不算遠,直線距離也就三四百米的樣子。

如此一個風水寶地,江楓一眼便相中了它,在地圖上標記了一個藍色的方框。

……

老實說,在亞熱帶地區建立殖民地不是個合適的選擇,這裡的動植物充滿了攻擊性,而且還容易滋生疾病。大多數情況下,聯邦的殖民者都會選擇類地行星的溫帶甚至寒帶地區,建立第一座殖民前哨。

但很可惜,江楓沒得選。

回了一趟飛梭號,他用工作臺製作了一把伐木斧。

這種安裝在逃生艙、探險艙之類飛船上的工作臺,一般都配備有一臺低功率3D印表機,所以可操作係數相當高。材料充足的話,他甚至能夠照著資料庫中的圖紙,用它DIY一臺外骨骼,再打造幾臺科技含量不高但卻相當實用的無人機。

但遺憾的是,材料相當匱乏,尤其是稀土。

與星塵印表機不同,3D印表機能做的僅僅是改變分子排列順序,所能干涉到的化學鍵級別僅僅到次級鍵而已。也就是說,你不能用白銀打造黃金製品,也不能合成一些結構特殊的混合材料。

但區區一把伐木斧……

顯然也用不上那麼多昂貴的材料。

淡藍色的線條在空中浮現,全息影像勾勒出了鋼製的斧刃和複合材料的握把。緊接著,淡藍色的光粒開始向全息影像的中間填充,江楓熟練地設定了每一個區塊的分子、原子配比,然後按下了確定的按鈕。

右手邊的3D印表機開始發出嗚嗚響聲,沒過多久,斧刃和握把便躺在了3D印表機的出料口上。

將斧刃和握把拼在一起,拿著斧子擺弄了下,江楓滿意地點了點頭。

身為一名實用主義者,雖然裁縫技能低的沒話說,但打造武器、工具他還是相當自信的。

【完美】

對於這件成品,智腦已經給出了最客觀的評價。

沒有停下,江楓緊接著用工作臺製作了一件【普通】水準的鱷魚皮套,掛在了背後,用來固定這把斧子。再然後是鍋碗瓢盆灶具、以及建立殖民地可能用得上的工具。

考慮到銀河K1只剩下兩個彈夾,江楓還給自己做了一把機械十字弩,以及三十來根弩矢。

看著見底的礦物存量,江楓抹了把額前的汗水。

看來得想辦法開個礦了。

要不用最後的存量打兩把礦鎬?

真不想自己動手挖礦啊……

要是能騙兩個原住民土著幫著挖礦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