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二廣告天下,出榜招僧,修建水陸大會,以超度冥府孤魂。

負責此事的朝臣,本是太史丞傅奕,但傅奕此人入朝為官之前是個道士,而且是道士中都極為奇葩的唯物主義者。

他對道教的看法是可用但不可信,對佛教則完全嗤之以鼻,認為那是西域之法,夷犯華夏。

這般觀念,倘若放到正常的無魔世界中,自然是個思想超前的無神論者。

但在這個存在著仙神佛陀的神魔世界,傅奕的想法就多少有些無理取鬧了。

在親自遊覽過地府之後,李二對傅奕的態度感到頗為頭疼,只能召宰相蕭瑀,太僕卿張道源,中書令張士衡在朝堂之上與傅奕辯論。

一番佛教之辯後,早就有所傾向的李二裝模作樣地為這場辯論畫上了句號。

水陸大會照常召開,只是負責篩選天下眾僧的,從太史丞傅奕變成了魏徵、蕭瑀、張道源三人。

此後,又過了十天,長安城中的僧人數量越來越多,幾乎十個人中,有五個都是光頭。

來自天下名寺的長老高僧,紛紛匯聚於此,想要在這百年難得一遇的水陸大會上一展拳腳,以揚山門和佛門威名。

次日,魏徵、蕭瑀、張道源三人於長安城外的水陸大會選址召集眾僧。

在那山川壇中,無數顆光頭於陽光下攢聚在一起,三位朝坐於壇上,一邊低聲商議,一邊打量著手中的資料和下方的僧人,試圖從中選舉出一名有大德行的高僧作為壇主。

不過,此舉著實是有些困難,因為來自天下各地的高僧,都是被地方長官舉薦而來。

而這些地方長官,為了能讓自己舉薦的僧人入得聖上眼中,紛紛在舉薦書中大加讚揚,各種讚譽之詞洋洋灑灑,就差說他是佛祖轉世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挑選出一位有真材實料的高僧,自然沒有那麼簡單。

商議片刻後,魏徵建議道:“我料佛門內部自有溝通,不如讓他們自己推選。”

蕭瑀和張道源對視一眼,皆讚道:“魏相此言大善!”

於是,三位朝臣起身放言,要在場的數千位僧人自行論法,推舉出一位高僧大德。

眾僧面面相覷,但也只能依言而行,在這個過程中,魏徵三人冷眼旁觀,注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突然,張道源面露驚奇,似乎看到了什麼不尋常的事情。

魏徵留意他的神情,當即笑著問道:“張大人可是有了心儀的人選?”

旁邊的蕭瑀也轉過頭來,只見張道源臉色古怪,指著前方角落處一位身材高大的青年僧人,對著二人低聲說道:“二位大人,可知此人是誰?”

魏徵、蕭瑀順著他的手指望去,疑惑地搖了搖頭:“不知。”

張道源輕聲道:“此人乃是江州舉薦的金山寺高僧,玄奘法師。”

“玄奘法師?”

聽到這個名字,魏徵面露恍然,當即道:“莫非是文淵閣大學士陳光蕊之子?”

張道源點頭道:“正是!”

蕭瑀也反應過來,笑著說道:“我道這名字怎的如此熟悉,陳學士經歷奇詭,其子自幼為僧,出孃胎就持齋受戒,也算是朝中內外一大奇聞。”

“怎麼,張大人想推舉此人?”

張道源神色鄭重,點了點頭:“我還真想推舉玄奘。”

蕭瑀微微一怔,詫異道:“可有個人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