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縝密的非常有一套,她的心術很成熟,難以想象。

在祝亦安傷勢好的差不多的時候,他坐在書案旁看著她寫寫畫畫,忍不住問:“這都是誰教你的?”

不得不說,她這種用寫寫畫畫的方式,其實出賣了她天賦不夠高,不過其細密的分析,又展示了她繁複的心思非常細膩。

元初瑤目光依舊專注,顯然並未被他的問話打斷思緒,“看書學的,我看的書都有手抄本,在書架上,你若是覺得有意思,可以借你看看。”

祝亦安不打擾她,起身走到書架旁,與她房間裡不同,書房內的書架上有許多名字很少女心的雜說,待他翻開一頁,驀然發現,內容和書名完全不想幹。

他開啟的這一本,寫的是各地的風土人情,不是完全介紹風土人情的書,而是主人公在各地的遊走時期的記錄。

內容很規整,且很有趣味,本就不多的內容,不過一會就看完,他發現這種內容豐富,用詞不算嚴謹的書籍,瀏覽一遍過去,能記住的還挺多。

出乎意料的效果,祝亦安平日看的書都是出自名家手筆,鮮少會看這類散漫方式書寫的書籍。

看似散漫,內容一部分一部分,卻又分的很清楚,書寫的文字不算精妙,可描寫卻和很具體。

其中關於南陽的描寫,像是將人帶入南陽,分享作者的視野,親眼所見巍峨的山峰是如何的秀美,看似描寫美景,實則處處又透露著那些山峰的不尋常。

無論是藏在山中,神出鬼沒的山賊,還是那一帶山峰所靠之處的敏感。

作者有著非常敏銳的嗅覺,處處見微知著,一丁點的苗頭都能被他扯住大問題來,本身知識面很廣,倒像是某位名士,偷偷用其他名字寫下的書。

祝亦安翻看第二遍,細細品味過去,終於可以確定,這絕對是某位名士的一本私作。

許多名士都會有惡趣味,寫多了嚴苛版本的書籍,便會為了放鬆,寫一些摻雜許多自己見解,無需與他人辯論觀點的書籍。

“有意思吧,我特意收集這類書,有些人我看多了,大概也能猜出是哪位名士寫的,還在末尾打上記號,有些人我是怎麼也無法辨別。”

原來元初瑤已經完成今日的資訊規整,起身活動,看到他捧著一本書來回看,忍不住搭話。

她還開啟下面的櫃子,將《雲先生紀事》翻了出來,“我最喜歡的書,你可以看看。”

祝亦安見她小心翼翼的從櫃子中拿出,方才她可沒有提醒他去櫃子裡找,顯然是非常珍視。

“這不是手抄本?”他接過來,看著書皮上規整的書名,摸了摸觸感,就辨認出不同。

元初瑤點頭:“太喜歡了,所以我把手抄本還給元景琛,將珍藏本悄悄留下了,你別告訴他。”

祝亦安琢磨著元景琛三個字,品味出點不尋常的味道:“你竟直喚你兄長的名字。”

她很閒適的往榻上一癱,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哈欠,無所謂道:“有什麼奇怪,誰家兄妹不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