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接觸,元初瑤從清月公主一言一行中看清北境的一角。

得天獨厚的身份,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境遇,恰到其分的局勢,無一不是在成全清月公主個人。

端看她能不能得抓住留在南夏而產生的機會。

想必聖上會很樂意給北境捧出個好對付的君主。

女皇,元初瑤在心中默唸,聽著還挺帶感。

“言之有理,反正這會兒我連走動都無法,看書倒是一個好消遣,不過你們南夏的文字我還不認識,得一點一點來。”

清月公主對元初瑤的提議非常感興趣,要知道每日坐在這裡,也不知道做些什麼才好。

重要的是坐著躺著的時間久了,心似乎也麻木了,對於鍛鍊手腳還容易產生反感,對自己有種放任自流的懈怠,全然沒有個目標。

許是元初瑤救了她,打心底對她較為依賴,以至於對她的話更容易聽進心裡去。

進行一番教唆的元初瑤自然不會放棄給她介紹識字老師的機會:“與國子監齊名的明德女院是個非常適合公主去的地方,這女院是官府置辦,許多官家女子都會去那裡上學。”

不過多數貴女家中自能請到更加合適的先生,所以如聞如意那類別的女子,是不會多此一舉的去女院中修習。

“你們南夏真好,民風開化,難怪北境有許多女子嫁入南夏都越過越好,你們的太宗皇帝真是厲害,好似能掐會算一般。”

兩國的和諧不僅僅是兩國合作,還有就是通婚造成民眾的和諧。

清月公主看到的越多,越是覺得南夏太宗皇帝的厲害之處,她來之前也有看過史書,北境翻譯的史書並未對南夏的太宗皇帝過多美化,甚至指明當時南夏太宗皇帝提出的政策遭受世族反對。

可過去幾百年,這些政策逐漸成熟,南夏太宗皇帝少有的獨斷,反而成了後世讚揚的優勢。

一個活在幾百年前的皇帝,彷彿越過時間,看到了現在一般。

元初瑤自豪的同時也有憂心,雖沒有言明,心下卻也不斷琢磨:“或許是政策進行的還不夠成熟,所以善有許多弊端未能及時處理。”

不過她面上沒有表現分毫,清月公主會對太宗皇帝產生崇拜,一個理想中的人物,會對自身造成多大的影響,元初瑤非常清楚。

好比她對《雲先生紀事》中的雲先生那般欣然嚮往,行事辦事方面也不斷隨著雲先生靠攏。

正兒八經中有些奇奇怪怪的想法,這些想法膽大包天的同時,又有著一般人不大能接受的道理。

元初瑤想了想,找了一個切入點,開始對太宗皇帝的品質大肆讚揚。

“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一切的經歷都是值得的,太宗皇帝會如此體恤民情,那是因為他吃過民間的苦,更加明白百姓的不容易,才能頂著壓力,做出造福百姓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