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誅殺童貫(第2/3頁)
章節報錯
一切,只有等到散朝時再問了。
“陛下,陛下,老臣一時糊塗,被人矇蔽,啊,不對,老臣沒有被人矇蔽,被豬油蒙心,犯下大錯!求陛下開恩!”
童貫淚如雨下,磕頭如搗蒜,與之前的強硬形成了鮮明對比。
“陛下,童貫此人一向目無朝廷,目無法紀,貪汙腐敗,絕不可輕饒!”蔡京又是第一個站出來。
“陛下,童貫之罪,我大宋立國以來無出其右,如不嚴加懲處,恐人神共憤!”
“陛下,天下苦童貫久矣!京城周邊之百姓田產,半數已被童貫吞併。京城流民增多,皆拜童貫所賜。”
“陛下,朝廷提倡節儉,童貫窮奢極欲,以職務之便,大肆受人錢物。”
“陛下,童貫強搶民女,夜夜笙歌,浪褻之語,至明方息,實乃為官之毒瘤,不得不除。”
……
殿中官員們群情激奮,奮勇爭先,先後揭發童貫的種種罪行。
徽宗聽得氣壞了,沒料到,童貫揹著人做下這麼多不恥之事、不義之行、不忠之舉!
宗舒則是不以為然,這就是文人和官員們的特性:痛打落水狗,不打白不打。
此時,除了趙構,其他人都紛紛控訴起童貫的惡行來。
貪墨受賄、強佔良田、欺男霸女,一件件地透過官員們都暴露出來,這個童貫,比歷史記載的還要壞!
此時的童貫面如土色,知道大勢已去,已無人與他說情,只能一味地向趙佶求饒。
趙佶本來還想輕饒童貫的,畢竟童貫辦起事來很是順手。
很多時候,童貫貪來的錢財,相當一部分透過不同的渠道也反饋給了自己。
比如,童貫也多全國各地搞來字畫,吳道子的畫、顏真卿的字,都是真跡。
但現在童貫的罪行不僅僅是貪汙斂財,而是心存不忠!
他居然找來金人百姓冒充金國使者,造謠說附馬已死,還說金國要與大宋合作,試圖讓自己改變對外策略。
還要讓朝廷出面,讓“大宋自願軍”撤回大宋!
此時,官員們把童貫的惡行說得差不多了,擺完事實,又開始大談童貫惡行的負面影響。
已有不少官員提出,如此滔天大罪,必殺之而後快。
其他大臣們紛紛要求嚴懲童貫,徽宗此刻已下定決心。
童貫的罪行之所以暴露出來,完全是因為宗舒。
那麼,就讓宗舒來決定童貫的罪行。
“舍予,對於童貫的罪行,依你之見,如何處置?”徽宗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