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潢府歇息了一夜,好好地吃了一頓,補充了路上消耗的給養,繼續向會寧府進發。

剛剛走出城沒多遠,李少言忽然大叫起來:“莫不是走錯了?”

不會吧,李少言可是活地圖!

不管哪一次行動,有了李少言,大家就信心十足,有了他,就不會迷路。

李少言和大家在一起行動,從來沒有走錯過,今天說是走錯了。

也難怪,樞密院的地圖本少就很少,大多都是大宋境內的,還有邊境一帶。

臨潢府在大宋的地圖上,也就是顯示一個大致的範圍。

李少言能把大家領到現在,已經是很了不起了。

“少言,不要緊,大不了再回城問問路。”

宗舒倒不在意,據吳非說,這一路走來,各個民族聚落對商隊十分歡迎。

越往北走,小的民族聚落就越多,找到會寧府,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你看,這河,這色,”李少言揮鞭一指:“就像是回到了汴梁城。”

大家這才注意到,十幾丈外有一條河,河面很寬,與黃河差不多寬。

現為奇特的是,這條河的顏色是:黃色!

這麼一說,大家看了看遠處,遠處有山峰隱沒,山的下面有沙地,也有草原。

山邊,有奔騰而過的野馬,有勇敢的牧人拿著套馬杆在捕捉。

河邊,有白色的羊群,有疾馳的牧人,鞭子甩得啪啪響。

這一切都表明,這裡還是北方的草原。

只是這個地方,與其他地方不同,有山有水,有原始森林,有高山草甸,有草原沙地。

這顯然是高原與平原的過渡地帶。

這樣的地方,既適合遊牧,又適合農耕。

難怪,這裡就是契丹人的祖地,是紅山文化的發源地。

紅山文化史前文明早於黃河流域而被史學界譽為“祖母河”。

不用說,這條河就是“潢水”,遼人在這裡崛起之後建立的都城,就叫著“臨潢府”。

“潢水流,潢水流,奔流到海不回頭。”宗舒說道:“這就是潢水,是西遼河的源頭,最後注入渤海。”

“這條河,既是遼人的,也是奚族人的母親河。”

吳非補充道。

剛才,吳直告訴吳非,他知道這條河的來歷。

宗舒同樣也沒有來過這裡,他是如何得知這條河的?

“舍予,我想起了你的《春水流》歌,忽然想作詞一首。”

李少言不知道怎麼回事,想到了他在汴梁開的青樓來,為了起個好名字,李少言抓下了不少頭皮屑。

“春水流”青樓,如今吸引了大批的文人騷客。

“黃水流,黃水流,流出桃源古洞口。”李少言問道:“此詞如何?”

這詞真的是,清新脫俗,浪浪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