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旉向徽宗介紹了這種稻子的特點,生長期短,而且耐旱。

在密縣獲得了豐收,這種稻子在北方絕大多數地方都能種植。

按戶部尚書侯元功的估計,北方其他地區,將旱地改為水、旱兩用地,就算技術不如陳旉,畝產也不會比南方的畝產低。

“如此說來,長江以北到黃河流域,又將成為蘇湖一樣的稻米主產區?”

徽宗說話時,嘴唇也打起了哆嗦。

想一想,北方多大的地方,如果稻子、小麥輪作,天吶,大宋以後,根本不為糧食發愁了!

大宋的糧食充足了,連打仗也有了足夠的底氣。

不是說了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遼人、金人不時犯邊,來大宋搶劫,搶的不就是糧食嗎?

等大宋的糧食充足了,送他們一些,不就不用來搶了嗎?

這豈不是,不用打仗了?

老祖宗一直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問題,在自己手裡,解決了!

徽宗越想越是深遠,越想越是幸福!

幸福是如何得來的?

徽宗抬眼就看到那幅玩世不恭、嬉皮笑臉的樣子,正是宗舒。

他當時說要搞南稻北移,要在密縣試驗種植水稻。

大家以為是開玩笑的,沒想到,真讓他搞成了。

“宗舒,你這稻米,成本幾何?”

蔡京想到了一個最根本、最關鍵的問題。

如果這種稻子成本極高,在北方也沒有什麼推廣價值。

不用宗舒回答,陳旉主動道:“這位大人,這稻子,成本和江南地區的相差無幾。”

蔡京馬上懷疑宗舒之所以不想讓大家來密縣看,是想自己多種一些,囤起來,等明年鬧糧荒的時候高價售出。

不少大臣琢磨起來,蔡京說得完全有道理。

宗舒真的是會賺錢,現在已經是大宋首富了,他每做一樣東西,都能賺翻。

他種出來稻米,自然就是為了賺錢。

稻米的成本和江南差不多,他沒有了成本優勢,那就只有囤積居奇了。

宗舒笑吟吟地聽著大家議論,陳旉卻是臉色漲紅,為宗舒鳴不平:

“這位大人,諸位大人,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被宗師招到這裡,他就告訴過我,如果在密縣種植水稻成功,他就馬上推向整個黃河流域,造福於我大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