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舒如果真找到了更容易得到、更容易製作的蠟燭原材料,恐怕對於蔡家燭業,就是一種災難。

難道,蔡家又要重複一下與梁師成同樣的悲傷故事?

宗舒邁著囂張的步子走回鋪子,裡面等著的是林靈素、李少言、曹宗申、宗氏煙花作坊的管事老杜。

半年前,宗舒曾到煙花作坊看了一圈,交給了老杜幾張紙。

在林靈素的配合之下,老杜終於完成了其中一項任務,就是宗舒剛才亮出來的珠子,能夠發出強光的裝置。

這個珠子在煙花作坊試製成功之後,大傢伙都把他稱為“小太陽”。

其實,這就是後世在戰場上應用極為廣泛的“照明彈”。

照明彈可以讓漆黑的夜晚變得亮得如晝。

在我方進攻時,發出照明彈,可以觀察射擊效果,修正射擊偏差。

在防禦時,也可以用於偵察敵情、搜尋敵人。

製作照明彈的核心是製造照明劑。

照明劑包含金屬可燃物、氧化物和粘合劑等數種物質。

金屬可燃物主要用鎂粉和鋁粉製成.鎂粉和鋁粉燃燒時,能產生幾千度的高溫、發射出耀眼的光芒。

氧化物燃燒時能放出大量的氧氣,加速鎂、鋁粉燃燒,增強發光亮度。

粘合劑是用天然乾性油、松香、蟲膠製作而成,能把藥劑粘合在一塊,起緩燃作用,保證照明劑有一定的燃燒時間。

經過宗舒的“堪輿”,林靈素帶人很輕鬆地找到了鎂礦和鋁土礦。

提取出來的鎂粉和鋁粉雖不能與後世相比,但製作尋常的照明劑已經足夠。

因為照明劑產生的溫度很高,試了很多材料,最後還是用了玻璃作照明劑的外容器。

只要二氧化矽含量達99.5%以上,這種石英玻璃的耐熱溫度就可以達到一千六百度以上。

僅僅有這些還不夠,還需要引火裝置,這就用上了火石和一部分火YAO。

最初的點火方式是外部點火,宗舒的要求是內部點火。

在老杜的研究之下,將火石和磷摻雜在一起,只要使勁甩動,產生足夠的摩擦,就會從內部點燃“小太陽”。

有了這樣的好東西,宗舒當然得搶先裝備上。

萬一遇到不測,把“小太陽”甩出來,嘿嘿,就可以趁機逃跑。

為了製作照明彈,宗舒將流程與工作分為三個部分。

由大宋科學院負責製作鎂粉、鋁粉和粘合劑。

由玻璃作坊提供高溫石英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