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收購燭鋪、壟斷原料,所有的一切費用,都是蔡京出的。

心塞了!

蔡京在宗舒這裡已經摺了不少銀子了。

第一次是宗舒先讓陛下為安濟坊和居養院捐了一萬兩銀子,同時讚揚了他創辦安濟坊和居養院的善舉,忽然提出讓他捐三萬兩。

這三萬兩銀子,宗舒用於在密縣救濟流民。

第二次是修建暖閣,一間暖閣一萬兩銀子,共被訛去了八萬兩。

第三次是花了三十萬兩銀子從宗舒那裡購得了通真宮,結果幾天之後通真宮沉入地下,讓他的銀子徹底打了水漂。

簡直是太可惡了!

這個和蔡修一樣年輕的傢伙,怎麼會成了他的災星?

這廝怎麼處處與他作對?

蔡京回憶了一下,自己並沒有得罪過他!

而這廝一見蔡家的人,有一種從骨子裡透出來的反感。

此時的蔡京,是鬱悶加氣憤。

宗舒這麼一攪活,顯然給蔡家燭業來了一次“開門黑”。

這對於做生意來講,是大忌諱。

蔡修氣得沒辦法了,穿街來到茶坊的頂樓。

蔡修氣呼呼的樣子,反而讓蔡京冷靜下來。

跟著蔡修一起來的掌櫃,就是原來的老闆,安慰起了蔡京。

“蔡相公,大可不必憂心。據小的瞭解,他們的蠟燭是從密縣拉過來的。我想,應該是從索須河運來的南方白蠟蟲。他們的原料不會多。”

“密縣沒有烏桕樹,也沒有養蜂戶。小的判斷,他們支撐不了幾天。我們可以靜等。”

掌櫃因為已經賣掉了鋪子,現在只是一個打工的,算是局外之人,反而更加冷靜。

掌櫃一分析,蔡京的心放下了大半,反正,蔡家已經把原料都壟斷了,宗舒還有多少蠟燭可以賣?

宗舒的蠟燭一賣光,人們不還得買蔡家的蠟燭?

宗舒這麼做,典型的損人不利己。

“各位親,聽好了!大宋照明的蠟燭將逐漸退出市場。要買的,抓緊了!”

熟悉的大喇叭又響了起來。

哈哈,蔡修笑了起來,對掌櫃猛誇了一頓。

果然,宗舒就沒有多少蠟燭,再加上原料得不到,不退出市場才怪!

宗舒退出市場了,下面就輪到蔡家燭業發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