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不是讓你們翻天(第1/3頁)
章節報錯
盛夏季節,汴河兩邊的柳樹,條條有氣無力地垂下,知了都懶得叫一聲。
正是日高人渴漫思茶、樹蔭底下吃寒瓜的時候。
汴梁的群眾卻一反常態,湧出城外,不知道的,還以為城內又發生了類似通真宮下沉事件。
城外三十里處,幾萬人在這裡聚集。
規模堪比幾年前流民齊聚汴梁之時。
這是宗舒免費發放蠟燭、煤油燈的最後一天。
有些群眾知道的訊息晚,看到別人家領到了東西,也急慌慌地趕過來。
宗舒帶著太子、吳非、珠珠、李少言、曹宗申趕到了這裡。
有些群眾見過太子和珠珠,都慌忙跪了下來。
曹宗申給太子遞過一個喇叭,太子對群眾講了一番話,讓大家起來。
吳非看此情景,又看了看宗申,心中滿是佩服。
宗師的教學手段真的是不一樣,他讓太子來,就是要讓大家看一看,什麼叫民心,如何得民心。
“殿下,宗師一個小小的舉措,可讓百名官員歸附,十萬百姓歸心,在此,實在是佩服之至。”
“殿下,不管對官員,還是對民眾,收其心、服其志,必誘之以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脅之以威,授之以漁,繩之以法,導之以行,勉之以恆,持之以恆,學之以恆,行之以德,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吳非滔滔不絕、連綿不斷,李少言卻生氣了,這個侍講,搶自己的話頭啊。
這個人以前好像就是個悶葫蘆,怎麼現在,變得比自己還要話癆?
宗舒對吳非的囉嗦有些煩,話多倒還罷了,關鍵是還整些對仗句,顯示你的文才麼?
吳非說他只是一個小小的舉措?
本少爺免費送火柴、送蠟燭、送煤油燈,這不是銀子嗎?
幾十名工人和大宋科學院的學員、教習們都來了,時間成本,不是銀子嗎?
“太子殿下,吳不是,說的都對。今天,我們先做一件事:導之以行。”
宗舒邊說邊從驢背上拿下一套衣服,展開一看,短袖窄衣,布料粗糙,與販夫走卒之流所穿服裝無異。
“殿下,我大宋三年一小飢,五年一大飢,農業發展始終是根本。殿下要為天下蒼生計,就要深入田間地頭,帶頭耕田耙地,為天下百姓作示範。”
宗舒這番話,太子以及吳非等人,感到非常熟悉,李若水也經常給太子灌輸這樣的道理。
李若水只是給太子講民為本、農為先,講太祖曾在皇宮裡種地,為天下人示範。
李若水從來沒有要求太子親自下地幹農活。
宗舒卻是直接把太子領到這裡,讓他換上農人的衣服,親自體驗一把稼穡。
吳非連忙接過衣服,替太子換上了。
這個莊園三百多畝地,宗舒買下後,林靈素招了不少流民,在這裡耙地。
正在密縣基地負責種稻子的陳旉來到這裡,指導流民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