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開始對梁師成不滿意了,這是想方設法挑這廝的毛病。

倒是蔡修這廝撿了個大便宜,剛剛收了一次夜香,就被陛下給叫停了。

蔡修不來收夜香了,也不算是蔡京違背賭約。

不是蔡修不想來,而是陛下不讓收。

蔡修聽到訊息後,直呼陛下聖明。

……

狀元誇街之後,各方最為關注的事情就是為進士們授官。

之所以選擇三百名,就是因為朝廷和地方州府都出現了實缺。

像狀元、榜眼和探花,由於是陛下欽定的,可以授到七品。

從宋太祖開始就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狀元及第者一般都在地方大州當三年通判,待下科狀元產生即調回朝中任職,並迅速提升。

其他的都基本是八品或者從八品。

蘇易中的狀元,徽宗心知肚明,這小子運氣好,被宗舒挑中了。

那個時候,可能宗舒就已經透過樑師成知道考題了。

當然,蘇易文章當中提出的“黃金分割律”倒是一個重大發現。

很明顯,這個發現完全是宗舒從他的畫作中發現並總結出來的。

可以說,這篇讓蘇易中狀元的文章,與蘇易本人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從文字上看,是珠珠的功勞。

從內容上看,是宗舒的成果。

因此,對蘇易這個狀元,徽宗倒是沒有看上,所以也沒有按慣例來。

最後,吏部讓蘇易當了一個正八品的“大理評事”,與大理正、丞分掌斷獄。

哪知道,吏部要通知蘇易上班的時候,蘇易才知道他被任命為“大理評事”。

讓吏部官員非常惱怒的是,蘇易沒有接受此項任命,理由是他不會大宋律,不會斷獄判案。

吏部官員解釋說,做官是管事的,錢穀、財稅、河工、屯田等事務誰都不是一開始就會的。

既然能考上狀元,學習斷獄就沒有什麼難度。

哪知道蘇易說,他要去大宋科學院,任數學教習。

官員追問為什麼,蘇易說道:“師命不可違。”

官員回去告訴了吏部侍郎,此訊息立馬傳開,最後到了徽宗耳朵裡。

還有這麼傻的狀元!

人們這才想起來,在放榜的時候,宗舒讓蘇易跪下,說他算個屁,還讓他老老實實回科學院。

據大宋科學院的人說,蘇易和宗舒一起編了一本教材叫《數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