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群眾開始叫喊著要試一試火柴,於是一個小太監開始給大家示範劃火柴。

一劃即著,梁師成做的火柴,質量還是不錯的。

還是沒有人買,林靈素這才發現,一盒火柴的定價是:一兩銀子。

“師父,這價格是不是太高了?”

林靈素感到,這可能就是火柴沒人買的原因。

一兩銀子買一盒火柴,怎麼想都不划算。

“一點也不高,因為這個價格,就是成本價!”宗舒笑道。

梁師成和手下的太監一點都不傻嘛,很會算帳。

一兩銀子,做成一盒火柴。這成本是不是太高了點?

宗舒解釋說,從尿液中提取磷,需要的尿多,但提取出來的磷卻少得可憐。

關鍵是提取過程特別繁瑣,費了那麼大的勁,才做出來那麼一點。

就算是實現了量產,火柴的成本也降不了多少。

這個成本是多少,只有親身製作才知道。

普通的消費者,哪裡會知道成本?

所以,他們看一盒火柴一兩銀子,感覺就是在搶錢。

“不要以為做成了一件新東西,就能賺錢。賺不賺錢,一看東西好壞,二看成本控制。”

宗舒開始給林靈素上起了課,對其進行市場經濟的啟蒙。

林靈素是院長,同時也是大宋酒業、大宋藥業的負責人,既要懂產品研製,又要懂市場運營。

“火柴與暖閣、涼閣不同,火柴只是普通的消費品,既不是奢侈品,更不是必須品。一般的家庭,寧願用打十次著一次的火鐮,也不願用這麼貴的火柴。”

宗舒的解釋,太子也聽懂了。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講,多打幾次火又如何呢?

火鐮打火慢、效率低,但也有一個優點:廉價。

普通老百姓的時間根本就不值錢,他們有大把大把的空閒時間。

火柴只不過是打火快一點,但也不止於賣一兩銀子。

因此,儘管小太監們很是努力,廣告詞也是儘量貼近百姓,並且把皇家的字眼也加入進來。

沒用!老百姓看中的就是實惠!

“那麼,富貴人家是不是會買?”趙桓提出一個疑問。

“太子殿下,這個問題好!”宗舒肯定了一下太子:“學問,學問,就是在問中學、學中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