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天,宗舒也在大宋科學院裡面待著,看著林靈素和他的弟子們做實驗。

同時,宗舒和十五個新來的人員交流談話。

兩個月前,《大宋時報》刊登了“科學問答”,為何筷子放入水中看起來折彎。

如果回答正確,就可以得到五十兩銀子。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當然,宗舒要的不是勇夫莽夫,而是善於觀察生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人才。

有十五個人的答案都快接近真實了。

林靈素自從拜宗舒為師以來,瞭解了很多自然科學常識,特別是對於光,理解已經很深刻了。

經過林靈素的挑選,這十五人成功進入學院,成為“大宋科學院”的首批“統招生”。

這些學生,每人都配發了由大宋科學院提供的“學士服”,這種服裝也是宗舒設計過的。

讓京城一家專門的鋪子為學生們量身定做,並且選用最上乘的面料。

這些學員,也是第一批經過大宋科學院考核透過的“百工”。

宗舒曾經為百工爭取過特殊的待遇:騎高馬、坐大轎、穿華服、免兵役。

這十五名學員都已經享受了,為他們製作的衣服,平時也捨不得穿。

出去逛街的時候,科學院為學員們安排轎子。

回家探親的時候,科學院為學員們提供馬匹。

平時,就住在學院裡,吃住都免費。

這十五人,大部分人員都是來自底層的百姓,汴梁城佔了九人,六人來自南方的城市。

年齡都不超過三十歲,大多數都是來自各個作坊的夥計、店員。

平時他們都被人喝斥來訓斥去的,地位十分低下。

誰知道就是回答了一下《大宋時報》的“科學問答”,就領到手五十兩銀子。

領完銀子,大宋科學院的院長、當今的國師林靈素勸說他們,從此以後就在學院裡學習。

這些底層來的手工業者,從來沒想過還能夠讀書!

過去,讀書學習進學院,都是讀書人都有的專有權利!

他們就像是在做夢一般。

剛開始他們還擔心學不會,後來發現學的並不是想象中的那種四書五經,而是跟著做實驗!

這些原本是店鋪夥計、作坊學徒的人,正是宗舒所看中的,他們才是產業革命的發起者、技術革命的引領者。

只有把這些具有實踐精神和創新意識的人聚集到一起,才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在談話過程中,宗舒發現一個人與眾不同。

此人二十多歲的樣子,說是書生也不像書生,沒有摺扇、玉佩這些書生騷包的標配。

說他是店鋪夥計吧,也不像,因為長得眉清目秀,沒經過風吹日曬,特別是一雙手,連繭子都沒有。

這個人,應該就是林靈素給自己提起過的,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不過宗舒把名字給忘了。

“各位,過去,你們被人看不起。但你們來到了大宋科學院,這裡將是你們一展才能的地方。只要你們像院長一樣,提取出碘單質一樣的元素,你們就可以在這裡當教習,還可以當教務長甚至副院長。”

“大家知道,我們的學院是陛下親自題寫的,太子殿下全力支援的。你們將和國師一樣,做出偉大的事業。一個小小的碘單質,可以救千千萬萬人的性命。這個比一些酸書生們整天揹人之初、性本善要有意義得多!”

“還有,不管別人怎麼說,你們要看得起你們自己!你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在我心中,都堪比狀元!”

“什麼狗屁狀元!在本少爺眼中,狗屁都不算!”

宗舒說到這裡,站起身,將聲音提高八度,說得慷慨激昂。

“宗舒,你胡說什麼?”一個聲音突然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