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前軍覆沒(第2/2頁)
章節報錯
童貫完全可以說,楊可世太過輕敵,大軍開撥前,种師道根本沒有到場送行。
种師道離楊可世最近,但救援不力,後續部隊沒有跟上,等等。
原先追隨种師道馳騁西北戰場的將領們走了過來,紛紛要求明日一早,渡過白溝河,與遼軍決一死戰,為楊可世報仇,為種家軍挽回顏面。
眾人的群情激昂,並沒有激發起种師道的鬥志,反而讓他更加清醒。
據楊可世描述,遼人不僅戰力強悍,在戰術方面也很高明。
最開始,遼軍看到宋軍渡河,假裝驚慌失措,一步步撤退,等到了蘭溝甸,遼軍忽然折返。
蘭溝甸是白羊澱中的一個灘地,前面還有湖泊。
遼人對此地很是熟悉,楊可世的部隊並不熟悉。
他們剛下船就衝上了陸地,其實這還是在白羊澱的範圍之內。
遼軍早就在這裡選好了一個絕佳的屠宰場,一步一步地把楊可世引進來。
楊可世的騎兵雖然多,但是一到陌生的環境,不僅是被遼軍騎兵包圍,更是因為看到四周都是水。
這些在西夏戰場上得心應手的騎兵,到了這裡十分不適應,心理上首先是弱了三分。
遼人的騎兵只有兩千人,其中一半是契丹,一半是奚人,勇猛異常。
奚人騎兵負責正面砍殺,與宋軍騎兵硬碰硬。
契丹騎兵則是在兩翼,遠遠地放箭。
楊可世說道,就戰鬥素質來講,這群由契丹和奚人組成的遼軍騎兵,已經遠遠超過了西夏軍隊,更是超過宋軍。
慌亂之下,楊可世的部下,搶過了幾條船,拼死護著逃了回來。
楊可世實在不甘,在船中坐起身大罵,結果被遼軍一箭射來,由於天色將暮,這一箭正中頭部。
幸運的是,這一箭的距離比較遠,也剛好射中了楊可世的嘴,直接掉了兩顆門牙。
楊可世用犧牲五千騎兵精銳的代價,換來了一個教訓:遼軍遠比想象的強大。
吳玠去雄州城那麼久了!還沒有回來?難道是中間出了什麼意外?遼人難道,已經渡河過來了?
想到這裡,种師道忽地站起說道:“大事不妙,趕快佈陣。”
涇原路將領趙德馬上受領任務,急奔白溝河下游淺灘處,這是遼人最有可能渡河的地方。
趙德出帳,領著一千騎風一般卷出營門,數千步兵隨後緊緊跟上。
种師道立即命令營中推出木拒馬放置在河邊,以防遼人衝擊。
畢竟,遼人渡河不一定就非得選擇下游,也沒有對趙德再增加援兵。
不到一個時辰,趙德滿身血汙地回來了,說是下游果然來了一隊遼軍。
趙德與遼軍激戰一番後,渾身掛彩,腹中了鐵蒺藜箭,幸好沒有大礙。
种師道急忙問起了吳玠,趙德說沒有見到。
“各營拿出所有的鑼鼓,輪番敲響,徹夜不停!”种師道命令道。
吩咐完畢,种師道又開始納悶:吳玠到底去哪裡了?
此時,一個軍士軍進帳來,跪下道:“吳將軍,吳將軍被人抓走了。”
“被誰抓走了?”种師道明知道是遼人,但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
“被上午來的人抓走了,就是,祖舍予!”
祖舍予?就是上午那個自稱來自東宮的人?他難不成並非東宮的人,而是遼人的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