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不可一世的楊可世(第1/2頁)
章節報錯
金人在遠處看著,就等著宋、遼之間幹起來。
金人給大宋畫的餅,麵粉還在遼人那裡。
這個時候向遼國要燕雲十六州,大機率會同意,畢竟遼國面臨的壓力太大。
而等到金人勝利了,從遼人手中奪取了燕雲十六州,還能還給大宋?
勝利者的果實,難道能白白讓給別人?
歷史上,童貫敗給了遼人,感到回去無法交差,就和金人商量,拿出了大量的銀兩,在北地買了幾座被洗劫一空的城池。
城裡的老百姓都被金人擄走當了奴隸,城裡的東西全都拆光,哪怕是一塊木頭都給拉走了。
童貫花了大量錢財,買回了幾座空城,而後向臣民宣佈,收回了燕雲十六州。
正是這次失敗的伐遼,讓金國認清了大宋外弱中乾的事實,加速了北宋的滅亡。
宗舒想盡力阻止事情的發生,能和遼國聯合,並從遼國謀取最大的利益,這才是上佳之策。
“不撤退,這是自然的。我軍既然已經陳軍邊境,就無退去之理。不進攻,卻又是何意?”
种師道放下了書,問道。
“不進攻,就可以起到震懾作用。我們有二十萬,遼軍只有三萬,他們絕不敢主動出擊。我們一旦出擊,必然是渡過白溝河,必敗無疑。”
宗舒看了一眼种師道,接著說道:“如果我們首戰失敗,接下來,還有談判的可能嗎?敗軍之將,怎可言勇?”
种師道仔細想了想,渡過白溝河,就等於是到了遼人的地盤,還真有可能失敗。
一旦失敗,那還怎麼談,那還怎麼聯合?那就是不死不休了。
“舍予說得好,我軍就擺在這裡,不進攻,不過河。這也是向遼國表明一種和談的態度。”
种師道看宗舒侃侃而談,也說到了他的心坎裡,自動忽略了宗舒的年齡。
“經略相公,你不進攻,你不過河,並不代表其他人不過河,不進攻。”宗舒笑道:“大家都以為遼軍是軟柿子,都想去捏一把。”
种師道默然。他的部隊可以不過河、不進攻。
童貫的手下耐不住寂寞,他們都想搶頭功。就算是种師道想進攻,也得童貫同意。
“經略相公,如果其他部隊沒有人主動進攻,就可能抓住機會與遼軍談判。如果有人向遼軍主動進攻,敗得很慘,我建議您趕快演練太祖創立的的大陣之法。”
經過這一番談話,宗舒覺得太子殿下應該沒有提醒种師道。
不提醒种師道,想來也是劉皇后的主意。
只有宋軍失敗了,趙構才不會立下功勞,這才對鞏固趙桓的太子之位有幫助。
劉皇后只不過是一介女流,為了確保兒子的太子地位,也顧不了什麼國家利益了。
“如果有人主動進攻,大敗而回。請您一定要馬上退回雄州,不能耽誤,最好用糧草輜重阻住遼軍,你帶精銳部隊先退到城內。”
宗舒知道,當時遼軍渡河攻了過來,种師道來不及擺陣,帶著他的精銳斷後,讓輜重糧草先進入雄州。
結果是糧草保住了,但童貫關上了雄州的城門,種家軍在城外的開闊地打得很是慘烈,种師道差一點被俘。
糧草算什麼?人,才是最重要的。
也難怪,這個年代,軍士的命很賤,連馬都不如。
种師道也未能例外,在軍士和糧草之間,他選擇的是糧草。
“經略相公,請您注意一下楊可世所部的動向,”宗舒站了起來:“他很有可能,想渡河和遼軍決戰。”
楊可世是种師道的老部下,但也說不上是他的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