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匠人的地位最為低下。

鐵匠、石匠、磚匠、木匠、篾匠、瓦匠、漆匠、花匠、絲匠、陶匠、畫匠、皮匠等等,地位連農民都不如。

然而正是這些地位低下的“賤人”,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科技的發展進步,需要大量這樣的匠人。

要發揮出這些匠人的聰明才智,必須完善激勵機制,有榮譽上的,更有物質上的。

只有這樣才能弘揚工匠精神,培育大國工匠。

宗舒之所以要求徽宗允許百工騎高馬、坐大轎、穿華服,就是提高工匠的地位。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工匠都能享受,因為宗舒還加了一個前提“只要經考核成為百工”。

那麼誰來考核呢?當然是由徽宗親自題字的“大宋科學院”來考核!

具體講,就是由林靈素當考核官。

只要自己給工匠們以優厚的待遇,就不怕招不來優秀的工匠。

到時再從優秀的工匠中挑出一些,當老師,一個帶一個,就會讓技術隊伍越來越強大。

給工匠以優惠待遇,銀子不能少。銀子從哪裡來?當然是賺來的。

大宋最有錢的是貪官和商人,就賺他們的錢,讓他們心甘情願地把銀子掏出來。

這就是宗舒搞出來的新式暖閣、味精、十五香以及石炭。

“李信,太醫院要把碘伏、青黴素作為常備藥品。”陛下說道。

李信?宗舒記得這個人,字用誠,任太醫院院判。

靖康之變前跟著趙構去了杭州,後來趙構病重,賜安車入禁中,人稱“李車兒”。

李信出身世醫之家,擅長兒科,還是有幾把刷子的。

“宗少爺,碘伏、青黴素價格幾何?”李信是太醫院的領導,當然得了解價格問題。

宗舒呵呵一笑:“太醫院診治的病人,都是非富即貴的。我們的收費嘛,非常便宜。”

“宗少爺真是仁心厚德,相比青黴素,碘伏的用量恐怕非常大。如果貴了,我太醫院的經費恐怕買不了多少。”

李信也真會抓機會,在這個時候叫起了窮。

宗舒拿起了剛才的碘伏以及剛才裝青黴素的容器說道:“這個碘伏,得50兩銀子。青黴素,呃,100兩。”

我的天啊,就這麼一點東西,居然要上百兩銀子!

蔡京想起了暖閣的事情,宗舒撈起銀子來,那可真是一把好手!

“宗舒,怎麼可以如此黑心?你賣這麼貴,非人哉!”趙楷忽然學會了宗舒的“非人哉”。

“貴嗎?就這一點青黴素和碘伏,讓太后清醒過來。你給我說說,值多少錢?鄆王,為了太后,你們不會心疼這一百五十兩銀子吧?”

宗舒邊說邊拉過林靈素:“你問問他,我們為了提取碘,用了多少人參?一百斤!”

“我們為了製作這 一點點青黴素,用過多少桔子和燕窩?我告訴你,四百斤桔子,五十斤燕窩!”

“鄆王,你給我算算,這些得多少錢?”

為了抬高碘伏和青黴素的價格,宗舒把原料又增添了幾樣貴重的東西,以防配方外洩。

“鄆王,不要站著說話不要腰疼。你嫌貴,你去做啊!不會做,別瞎BB。”宗舒絲毫不給趙楷面子。

我罵你又怎麼了,因為你該罵!再說了,本少爺救了太后的命,罵你,你也得受著。

“李院判,太醫院平時只用備一些碘伏和青黴素,給皇宮診治不需要收費。但其他高官看病,該收多少就收多少,減輕你們的經費壓力嘛。”

宗舒朝蔡京看了一眼說:“像蔡大人看病,你們收取的費用要和他的身份相匹配,收的低了,這是看不起蔡大人!”

“陛下,太后身體康健,臣不勝欣喜。太后初愈,需要靜養,臣先行告退。”

蔡京實在是受不了宗舒這廝了,罵又罵不得,忍又忍得辛苦,乾脆,閃人。